(共22张PPT)
2022届高考作文命题方向微探
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作文命题是有灵性的,我愿意用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有感情的人称——他来指代。
掀开高考作文面纱
高考作文命题紧扣一点四面: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继承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作文选题中体现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核心价值,充分发挥高考在引导学生在思想价值上关注时代、社会、人生、生活的指挥棒作用。《中国考试》公布的2022年高考的命题导向:高考语文作文价值导向与试题形态创新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核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构建真实的交际语境,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还可以拿一核、四层、四翼来说事,高大上,漂亮又有底气。但是,我们还是不甚明了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
细思之下,高考作文考的似乎是一种处世之道:思危、思退、思变,三思而后行;慎独、慎言、慎行、慎始、慎络,五慎保百年。化用到作文里 ,实际考的就是两个面:一是你的文章思想是否能紧跟时代,符合当今社会主旋律,让阅卷人认同;一是你纯粹的写作能力,即能否流畅、严谨甚至是漂亮的表达出文章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你要具备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要让人知道你在说什么且相信你说的,你写的作文要让阅卷老师看出你是一个人才。
寻找作文命题规律
当当当 大家最想知道的还是2022年高考作文 的指令会是什么,不妨先看看他曾发出过什么样的指令。
2017 全国卷Ⅰ 选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中国,帮助外国青年来读懂中国
全国卷Ⅱ 以给定的中华名句进行写作
2018 全国卷Ⅰ 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
全国卷Ⅱ 综合“幸存者偏差”材料内容及含义进行写作
2019 全国卷Ⅰ 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写一篇演讲稿
全国卷Ⅱ 以青年学生当事人身份,完成指定民族复兴场景写作
2020 全国卷Ⅰ 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的故事进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新高考Ⅰ 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进行写作
2021 新高考Ⅰ以强弱之变为主题作文
新高考Ⅱ对漫画中的“人”的写法进行思考作文
从近五年最有代表性的试卷上看作文指令,他在引导大家反思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甚至是进行批判。如果将辞藻、引用、修辞当文章的感性,将立意、逻辑、见解当文章的理性,高考优秀作文一定是理性胜于感性,以立意为宗。热点主题诸如不忘初心、青春使命、弘扬传统、文化自信,五育并举、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法治精神、英雄精神、人民至上、自然情怀、抱负担当、伟大复兴、百家争鸣、多样文化、时代镜像、不朽经典、历史的现象、理论的价值似乎都是他曾走过的路。
预测2022高考作文趋向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总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的思路方向是可以分析的。调研了近五年有代表性的作文命题趋势、内容,再结合《中国考试》分布的热点,大约有这样的13个面:
1、人生哲理:冷热、远近、亲疏、祸福、变与不变、苦难与新生
2、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奉献、幸福、抱负、担当、理想信念、国家情怀、青春使命
3、人与自然:环保、自然情怀、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学会认识:自己、自然、社会、人生、真情、青春、多样化、人民至上、英雄
5、理性分析:人性、理智、情感、自我、反思、拯救、观察思考
6、传统美德:仁、义、理、智、信、忠、孝、谦、和、平
7、现实生活:贫富、生存、奋斗、平安、健康、躺平、内卷
8、道德法律:公德、公平、平等、法治、反腐、规则
9、集体观念:团结、合作、共赢
10,心理健康:自卑、孤独、逆商、治愈、社恐、精神控制
11,人文关怀:老龄化、残疾人、流浪者、农民工、良知与怜悯、边缘人
12,为人处世:宽容、自信、敬畏、底线、责任担当
13,读书做人:情操、品味、情调、成熟、文化、自信、品德修养
高考作文五大核心母题
高考的总体思想和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即中国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最能体现“立德树人”导向的高考作文必然会从不同方面观照“核心素养”,也就是“核心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必然是命题的热点。
核心母题一 时代精神
近年来,关涉时代精神的作文题目是作文考查的重点。这类题目都紧扣时代发展和国家时政,以更高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解读中国的发展。关联时代、国家、民族命运的走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种大格局、大情怀,很好地彰显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功能。因此,这类题目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受命题者青睐,而如何在宏大背景下展现自我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是写作这类题目的重点和难点。
命题切入点
(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2)传承五四精神、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圆梦新时代(3)个体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在时代大背景下观照个人成长(4)当年青年应具备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5)新时代追梦人应具备有家国情怀,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担(6)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内涵(7)内涵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
备考主题
1.家国情怀 2.美丽乡村 3.工匠精神 4.生态文明 5.创新与改革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核心母题二 文化教育
考高考作文的查方向离不开文化和教育。因为文化、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教育的精心引导和文化的厚重滋养。青少年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命题切入点
尊师重道,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全面发展,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强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
放眼全球文明,认清民族文化,在比较中获得“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问题。
备考主题
1、教育文化 大学精神 2、科技与人文 3、阅读经典
4、文化自信 5,文化传承 6、家风家训
7、教育理念 8、科技与生活 9、教育方式
核心母题三 哲理思辨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走出主题阐释型作文的套路,走向理性和思辨,重视思维能力,关注社会与时代、个人成长与感悟,是基本的命题发展趋势,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还进一步讲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之一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高考作文正在逐步推崇“实用主义”,迫切地要求考生积极关注现实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突出独立思考能力,学会用主客观、现象与本质、内外因、感性与理性、因果关系、全面与片面等哲学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立意角度多元,让学生去比较、权衡、选择、决断、交换意见的哲理思辨型题目会是今后作文考查的主流
命题切入点
哲学原理:客观辩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现象与本质/矛盾原理… …
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对生活的哲理感悟:认知与行为/盲从于创新/完美与缺陷… …
备考主题
1、合作与竞争 2、光荣与耻辱 3、原创与抄袭
4、传统与现代 5、情感与理性 6、理想与现实
核心母题四 人生成长
人生的过程是不断成长的过程,高考作为成长途中一个重要的驿站,体现着人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正是在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才、有德、有用、有为的人。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对人生成长层面的深刻观照。由此,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进一步落实,高考作文命题对“人生成长”类题目的考查将会加大,且地方卷最宜命题。
命题切入点
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
人生梦与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青春当与梦想齐飞,永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正视成长的烦恼与困惑,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成功重要,成长更重要;成功是成长的自然结果
备考主题
1、成长与成功 2、困难与容易 3、规则意识
4、青年观 5、人际关系 6、尊重与平等
7、尝试与实践 8、探索与发现
核心母题五 道德情感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裕的时代,一些人将诚信、感恩、奉献、勇于担当、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道德观念抛诸脑后,他们的精神土壤越发贫瘠,道德素养亟待提升。道德涉及传统美德、道德法律、生命意识、为人处世等层面,情感包括爱、感恩、和奉献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一直是高考作文关注的重点。虽然近两年对这类主题的考查有些淡化,但新一轮教育改革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高考试题对考生的道德引领作用;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更是新增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考查,在接下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让人期待。
命题切入点
莫让人情伤了法治精神
在浮躁与功利充斥、道德缺失的当下,我们需要人文情怀的滋养
尊重与平等,是构建人际和谐、自热和谐、社会和谐的第一原则
加强公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式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情感变化、亲近or冷漠
备考主题
1、尊重平等 2、爱国为民 3、友谊友情 4、诚实守信 5、公平正义 6、文明和谐
五大母题还有些庞杂,那就来五个热点主题
热点主题一 责任担当,人生价值
选题理由
当前,中国教育界有一个概念最为国人关注,并持续引发思考和热议,那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之一。
高考作文对写作能力的考查历来具有双重目的,一是检验考生用流畅的语言表情达意、阐释观点的能力;二是以文载道,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青年在国家图存、发展、复兴等节点奋发有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材料“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天津卷作文题材料“肩负荣光,成就梦想”,浙江卷作文题材料“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材料“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等,都紧扣“责任担当,人生价值”进行命题,体现育人功能。
高分论点
直面挑战,带着责任出发。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点滴小事中展现责任与担当。
不仅要有诗和远方,还要有责任与担当。 承担责任也要量力而行。
命题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7月,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在此期间,“宁夏辅警王永良在抗洪救援中英勇牺牲”“四川绵阳交警刘继钟在齐腰深水中当“人肉警示牌””“重庆女警抗洪20余小时后考护栏休息”“甘肃兰州消防队长撤离群众时用脊背当桥梁”等多组公安民警不畏艰险救援奋战的动人瞬间在网上广泛传播,有媒体称这些“衣衫尽湿”“赤膊上阵”冲在救灾第一线的民警,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近几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极为强调“担当”二字:在国内,干部要“敢于担当”,改革要强化“责任担当”,脱贫攻坚要“签军令状;”
国际上,中国人对人类社会应有“更大的担当”,世界各国要为全球治理“共同担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热点主题二 时代偶像,榜样力量
选题理由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需要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指引人们脚踏实地地奋斗。青年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需要找准精神坐标,指引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要求高中生要“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强化、凸显了高考作文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榜样力量”这一主题在历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多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修养的优秀因子,引导学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争当新时代的榜样,渗透着“榜样力量的主题”;201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要求围绕“重读长辈这本书”写一篇,在某种层面上,“长辈”所代表的正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高分论点]
理性看待榜样,不“神化”榜样。 和谐社会,需要榜样引领。
剔除粉丝经济弊端,重塑榜样力量。 发挥“头雁效应”,汲取榜样力量。
偶像的魅力在于精神,不在于外表。 面对偶像,要有独立的思考。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的知识分子始终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
“最懂‘天眼’.”的南仁东“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一生寻找种子”的钟杨……,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波涌壮阔的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前行。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请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热点主题三 科技进步,人文情怀
[选题理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C919大飞机、蛟龙号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是否做好了准备,都需要张开双臂拥抱它。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科技如果缺失了人文情怀,其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科技离不开人文支撑,科技求真,人文求美,只有真与美相结合,科学才会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共创美好未来,需要树立人文科技观,这在当代显得尤为重要,自然也就成了热点话题。
[高分论点]
拨开技术崇拜之雾,重现人文之光。
和生活相融,大数据也可以有温度。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素养须提升。关爱自然,走绿色科技之路。
人文与科技发展失衡会造成社会失序。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很快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争议也在增加。有人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达到“技术奇点”,从而带来“智能爆炸”。有人认为这样的担忧不成立,人工智能其实就是人类所利用的工具。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超越人脑,从而脱离人类的控制 其发展的极限在哪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的区别和界限又是什么 ....这些围绕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博弈的问题,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讨论。请以“人工智能”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热点主题四 规则意识,法治社会
[选题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守法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
高考作文命题也应当发挥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法治社会"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中也多有体现。2017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①材料中提到“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这里的“纽带”便是规则: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评价“评价他人的生活””,暗含规则意识话题
[高分论点]
规则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实现。 规则意识助力个人素养的提升。
虚拟空间发展呼唤规则意识。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命题预测]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②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
③法律绝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黑格尔
④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苏轼
⑤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局面。——习近平
综合以上名句,结合当今社会看法,对“情 与法“你有何思考和权衡?请任选句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热点主题五:信息共通,互联共享
[选题理由]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海浪式涌人人们的生活,网红、跨境电商、大IP、直播、大数据、互联网+、智慧社会等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冲击着人的眼球,推动着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然而,海量信息也带来诸多弊端:虚假信息广为传播,电信诈骗花样层出,能够静下心来读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可.见,信息大爆炸是一把双刃剑,需要 人们趋利避害。
成长于信息化时代的高中生,更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对海量信息的甄别能力,不沉迷于信息化产品,不因信息化的便利而丧失进取之心。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对“信息化”高度关注。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要求学生思索自己对VR(虛拟现实)设备制造出来的“虚拟世界”的态度,是拥抱,还是远离,或是保持适当距离。这展现的正是对信息化社会的二种深人思索。2018 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材料中的“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正是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变革。
[高分论点]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信息化时代呼唤人性的回归。
用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人类精神必须置于技术之 上。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互联网十”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十传统课堂有了慕课....“互联网+”把世间万物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二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万物“互联”时代。正是因为万物“互联”,各种数据唾手可得,我们的生活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打车软件知道我们每天来往的地址,可以直接匹配出最佳路线;外卖软件知道我们的饮食喜好,匹配出符合我们口味的店家;微博熟知我们的搜索记录,匹配并推送我们想看的新闻资讯;甚至还有社交软件能了解我们的情感诉求,匹配到我们心仪的对象,成全我们的爱情。材料三2018年3月,Facebook宣布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息安全事件,大约5000万个Facebook 用户的信息被泄露。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 -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最后,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希望引起重视。
逆商 定位 治愈 躺平与内卷
社恐 良知与悲悯 精神控制 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