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6 17:1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伶官传序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官至参知政事。
主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诗、词、文论、书法、史学兼擅。“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简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解题
伶官
《伶官传》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时代背景
一个“特殊”的时代
五代是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指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的割据政权。即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清源、北汉。短短几十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五代十国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
作者:瑾年
链接:https://wenku./view/ae7cf37d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6.html
来源:百度文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唐庄宗
一位“特殊”的皇帝
885年,出生。
908年:受三矢,继父遗命。
913年:破幽州,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
作者:瑾年
链接:https://wenku./view/ae7cf37d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6.html
来源:百度文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唐庄宗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伶官传》
一位“特殊”的皇帝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 以一少劳告庙(少劳:祭祀用猪、羊各一头)
A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预习检测
2.下列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东:名作动,向东逃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动,使兴盛)
D.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预习检测
3.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B.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D.盛以锦囊。(省略句)
B

预习检测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自读
1.作为一篇史论散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原文)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赏析
得、失天下,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
提示:参考注释,勾画圈点相关内容。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时间
事件
908

23

受而藏之于庙(领命)

912

2
7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

3
8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得天下
失天下

926

41

身死国灭
一夫夜呼……
15年
3年





为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研读
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深读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已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魏徵传》
《资治通鉴》: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知人论世
资料补充
徽宗爱好广泛:书法金石、写诗填词、丝竹管弦,学道品茶,笃信谶纬、雅号蹴鞠。
徽宗酷爱石艺园艺,兴建了那座比颐和园还要宏壮精巧的皇家园林艮岳。方圆十多里,最高峰达450多尺。山上石头千奇百怪,草木丰茂葱笼,珍禽异兽随时出没,亭台楼阁掩映其间。
为满足他这一喜好,不管谁家,只要有奇石异木,统统搬走。不知多少人为此倾家荡产,甚至丢了性命。
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伶官传序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论据:后唐庄宗得失天下

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
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失——一夫作乱,仓皇东出;
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总结

写作迁移
写作要求: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很多,你还可以举几个?请根据下列句式简要描述,至少写出两句,形成排比。
开元君王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_____,______,却因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却因______,导致_______。
提示:得失天下的君王有齐桓公、夫差、勾践、李煜、宋徽宗等。

写作迁移
开元君王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春秋霸主齐桓公,称霸诸侯,却因亲近小人,导致祸起萧墙;吴国国君夫差,雄霸南方,却因贪恋美色,导致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