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7 21: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设计简介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品读感悟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朗读、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理,更深入地体会成语的意思。选取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字词的学习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对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课文简析
第12课《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进行编排,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示课题,引出新课
出示《寓言二则》,理解“则”的意思。则在这里表示篇,二则就是两篇,我们还可以说一则新闻。出示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大家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能围绕课题中的关键字来提问。是呀,“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大家就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识记字词   
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出示词语,自主认读。   
重点强调:“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寓 则 亡 圈 劝 坊 钻 此 叼 悔
预设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则、劝、坊、钻、悔”。
预设2:用做动作的方法来识记“钻、叼”。
预设3: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寓、圈、叼、坊”。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叼”的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表示读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养羊人第一次( )后,不听( ),第二天( )。他后悔( ),赶紧把( ),从此,(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引领学生走近文本。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重点字的讲解意在让学生真正掌握识字方法,从而学会使用。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块二: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
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一)第一次丢羊。
1.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
自读提示:请同桌分角色读1-3自然段,注意读好人物语气。
指名朗读。出示对话。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师:你读出了“劝告”的语气,如果把“赶紧、修一修、堵上”重读,再来读一读。
我们感受了街坊的着急、担心和关心,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了别人的好意,朗读时要读出他的不以为然。
2.再次朗读,读好语气。
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再请一组同桌读一读这组对话。  
(二)第二次丢羊。
1.再次丢羊,感到后悔。
师:狼又从窟窿钻进去,又叼走了一只羊。两次丢羊之后,养羊人现在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后悔”。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后悔的经历。
2.修补羊圈,为时不晚。
师:后悔的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是怎么做的?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1)对比朗读,体会“赶紧”一词,既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2)用“赶紧”造句。
(三)解释成语,揭示寓意。
1.解释成语。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
2.揭示寓意。
第一次丢羊,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以为然。第二次丢羊,养羊人很后悔,赶紧修羊圈,羊再也没有丢过,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感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更深入地体会成语的意思。
板块三: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一)举事例,谈做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前几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件,一位同学的作业上写了错字,老师帮他圈了出来,但他没有改正。第二次写作业又把这个字写错了,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二)联系实际,自由交流。
对,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谁来说说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事情?(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板块四:指导写字,夯实基础
(一)指导书写字“亡、牢、劝、丢、告、钻”。
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生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上下结构:“牢”上小下大,“丢、告”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
左右结构:“钻、劝”都是左窄右宽。
独体字: “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我们不仅要注意字的结构,还要注意笔画少的字宜写得宽松些,笔画多的字各部分写紧凑些。
学生书写,评价反馈。
提醒学生调整好坐姿和握笔姿势,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书写两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字,通过归类写字的方式进行写字指导。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再也没丢羊
【设计意图】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第二课时
导入:质疑猜字,激发兴趣
我们再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大家看这个“揠”字是什么旁?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大家根据部首猜出“揠”是拔的意思,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课题,猜题意,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板块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把课本轻轻的翻到58页。注意,读书时要把字音读准确,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认读词语   
巴望 焦急 终于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1.自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三)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焦 筋 疲 喘 截
预设1:组词识记:筋疲力尽、一大截、喘气。
预设2:字理识字:焦,在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是的,“焦”最早是一个动词,指用火去烤熟鸟雀。在本课中“焦”就是心急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说出故事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完成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 )。
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就明白了 “揠”就是“拔”的意思,所以揠苗助长也叫“拔苗助长”。这个人为什么要把禾苗向上拔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细细品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识字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通过课文填空,让学生借助关键词了解故事大意。
板块二:熟读课文,自主释疑
(一)为什么揠苗
1.理解“巴望”,感受“焦急”。
(1)自读第一自然段。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创设情境,理解“巴望”。
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瞧,
那天天刚蒙蒙亮,他就 。
第二天,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还是 。
第三天,他起得更早了, 。
师:他每天都早早地到田里,望着禾苗,希望禾苗快快长大,这样的心情就叫——巴望。
2.对比朗读,感受“焦急”。
(1)比较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是呀,一个“焦急”让我们感受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2)扮演农夫边读边做动作。
瞧,种田人多着急呀!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观察禾苗,感受“焦急”。
出示句子: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种田人没有感觉到。所以文中说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农夫的心里呀特别的着急,因此想要拔苗的原因,他是怎么拔的呢?
【设计意图】紧扣“焦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逐步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通过创设情境,对比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怎样揠苗
1.想出办法,忙着拔苗。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创设情境,感受农夫的着急和劳累。
真是个急性子,连想到办法还这么急,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花了很长时间,还都没有休息。
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的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
当农夫汗流满面是,他还在田里——
(2)理解“筋疲力尽”,感受农夫的着急和劳累。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能说说农夫都累成什么样了?
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叫筋疲力尽。
2.禾苗拔高,心里高兴。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1)边做动作边读,读出高兴。
(2)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这种田人真是又累又得意。可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以及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农夫的劳累。身体的累与心理上的开心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三)结果怎样?
1.白费力气,禾苗枯死。
力气真的没白费,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但结果是什么?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禾苗的根离开了土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枯死的。
2.想出办法,帮助农夫。
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这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禾苗枯死的原因,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为领悟寓意做好铺垫。
板块三:体会寓意,拓展阅读
1.体会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这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师:是呀,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2.联系实际。
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拓展阅读。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向大家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在学习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领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的价值。课后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块四:指导写字,夯实基础
指导写字“筋、疲”。
筋 疲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互相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2.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新的课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在语文素养方面还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所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课课落实识字、写字教学。
板书设计
巴望
揠苗助长 拔 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枯死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理解。本课的板书设计为线索式的板书,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有条理的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