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第一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第一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6 20:28:45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部编版)
《老王》学习流程导图
(
阅读技法
读写迁移
形神兼备
综合评价
目标导航图
语文知识图
整体把握图
结构层次图
质疑问难图
细读对话图
主旨归纳图
艺术特色图
素养提升图
实践活动
拓展演练
总结写法
欣赏特色
)
(
通读课文
思考问题
)
(
思前想后
贯通文意
) (
文学文体
字词积累
) (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
(
阅读导航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假如每个人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去关爱吧!即使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我们关注明星是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
,
我们关注伟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
我们关注家人是因为血浓于水……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或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却有金子般的心,我
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探究一下老王的“苦”和“善”。
)
(
理清脉络
绘制图示
) (
回扣结构
圈画批注
) (
反思阅读
质疑问难
) (
把握结构
概括层意
)
(
走出文本
归纳感悟
) (
知人论世
明确主旨
)
(
细读语段
品味揣摩
)
(
结合问题
对话交流
)
5
(
这个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语句,等等。总体而言,是要理解老王(包括



)的善良。
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或者说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

大礼

呢?这需要回到文本,从细节中推究,由此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
反观



对老王的态度从

同情



愧怍

的变化,由此理解



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老王》
学习目标
1.
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之美。
2.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
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

愧怍

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
(
《老王》
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读读写写
杨绛,生于
1911
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

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本文著于
1984
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

文化大革命

时期,杨绛钱钟书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

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作者夫妇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之中。




zhì






bēng
愧怍
zuò
爆炸
zhà
欺诈
zhà


(

)

(

)

kōu
(

)

zhuàng
(

)



(

)


(

)
huái
(

)


kuì
(

)
kuí
(

)

记记背背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惶恐、恐惧辨析:
两词均有

害怕

之意,但

惶恐

表示害怕的程度比

恐惧

浅些。如:受到你如此隆重的礼遇,我感到非常惶恐。而

恐惧

指非常害怕,程度很深。如:听到这个消息,他像突然坠入无底深渊,恐惧得失声尖叫起来。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侮辱、诬蔑辨析:
两词均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的意思。但

侮辱

侧重于抓住对方缺点或不尊重对方,使对方受辱,如:你这样做是对别人的侮辱,应当立即改正。而

诬蔑

侧重于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如:他这样做简直是诬蔑。
愧怍:惭愧。
愧怍、惭愧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意思都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但

愧怍

只用作书面语,如:他受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而

惭愧

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如:他没有
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感到惭愧万分。
)
(
《老王》
整体感知
1
、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2
、课文结尾说: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

愧怍


3
、这种

愧怍

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

愿意给我们带送

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一个
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疚。
从杨绛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但如果从文革那个特定的时代来看,杨绛是不幸的,她在文革中受尽屈辱。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同情并帮助穷苦的老王。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总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她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
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予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样的精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更是感人至深。
)
(
《老王》
结构示例
老王








职业不好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差
送冰块,要求减半车费
送病人,不想要钱
送香油和鸡蛋
女儿送鱼肝油
照顾他的生意
平时关爱不够
死后感到愧疚
呼吁
关爱
不幸者
)
(
《老王》
细读对话
1.“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

前任

对比,有什么作用?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5.“
强笑
”“
直僵僵
”“
镶嵌

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镶嵌

一词能否改为

站立


6.
既然说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又为什么问他

你好些了吗

?这样写矛盾吗?
7.“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
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8.“
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分析句中的



字的作用。
9.

14
段中

我知道,我知道
——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为什么说

我知道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0.

16
段中为什么说

我害怕得糊涂了


11.
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2.
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








)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合作交流】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合作交流】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合作交流】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5.“强笑”“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镶嵌”一词能否改为“站立”?
【合作交流】“笑”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强”字则含有“勉强”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强笑”一词,用得准确而含蓄。不能更换。用“直僵僵”来修饰“镶嵌”,夸张地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6.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矛盾吗?
【合作交流】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好些了”,再说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肖像描写。“骷髅”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8.“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分析句中的“直”字的作用。
【合作交流】“直”字表现出老王的行动之艰难,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给“我”送物品,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9.第14段中“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合作交流】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
10.第16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
【合作交流】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11.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交流】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活,当老王的那辆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时,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12.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苦”与“善”?
【合作交流】老王是一位老实厚道的三轮车车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他有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很多人不愿意坐他的车;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日子过得凄凉艰难。但是穷苦卑微、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扭曲老王善良的本性。他愿意给“我”家带送冰块,并且要求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我”没多少钱;受了“我”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
《老王》质疑问难
1.
如何理解文中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行为?
2.
为什么作者

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


老王临终前送给作者一家的香油和鸡蛋不仅价格珍贵,而且饱含深情厚谊。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食品、衣服、工业日用品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票证限量供应。买布要凭布票,买粮食要凭粮票和粮本,香油和鸡蛋更是市场的短缺食品,凭

副食本

限量购买。因此,老王送的一瓶香油,还有一二十个

新鲜的大鸡蛋

,不仅价格贵,而且超出一位普通市民一个月的额定购买量;也就是说,老王的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积攒多时或用钱物交换来的票证,而且动用了不少积蓄。
问题是,老王为什么这样做?假设:老王想拿香油和鸡蛋到作者家换些钱,死后可以体面下葬。这个假设很难成立,原因有二:第一,香油和鸡蛋成本昂贵,加价转卖
,必定价格更高昂,如果作者为满足老王换钱的心愿,高价购买香油和鸡蛋,就不必对老王心怀愧怍。第二,高价转卖的行为与老王的个性以及他对作者一家的感情难以统一。
再假设:老王临终前,要送份厚礼,表达自己对这一家人深深的谢意。这个假设合理之处有二:第一,老王举目无亲,微薄的

财产无人继承。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前,他可以倾尽所有,向这个世界上给他最多关心和温暖的人致谢,这样做合乎情理。第二,作者一家同情老王的孤苦,一直照顾老王的生意,对他十分尊重,也十分关心,老王前来致谢也合乎情理。但是,这个假设也有令人困惑之处作者究竟
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大礼呢?让我们回到文本,从细节中推究。
第一,老王的生计陷入难以维持的窘境。

文革



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表明老主顾们不仅

不敢

,而且也不能再坐老王的车了。而老王

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那么,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



,让老王运送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可见

这位主顾

是老王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这位老先生既不可能天天上班,也不可能天天跑医院、逛大街,可以想象老王的生计何其窘迫。作者的关切之中,包含着对老王
生计的担忧。林梯第二,作者一家也在落难之中,双方互施援手。个从作者与老王的对话看,老王与作者一家常有来往,而且,老王生病之后,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

。那么,老王有什么理由经常与作者一家来往,他

扶病到我家来

做什么呢?
作者在《我们》中记述,从

干校

回来后,为避强邻,他们搬了家,而搬家之后钱锺书由于哮喘发作,导致大脑皮层缺氧硬化,很长一段时间,话说不清,写不了字,走不动路,杨绛忙里忙外,辛苦可想而知。从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推测,老王常来作者家的理由很
可能是帮忙。就是说,老王同样关心着落难的作者一家,时常主动前来帮忙;而作者也尽力关照老王,尽量不让他帮忙之后空手而归,而且一直关心老王的病情,直到老王一病不起。作者一家和老王在对方困顿时互施援手,老王十分珍重与这家人的情谊。如果以上分析成立,加之作者一家对老王一贯的尊重、关心、同情、照顾,那么孤苦无依的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就不仅仅是在表达谢意,也是在表达他对这个世界最温情的留恋。
作者一家让孤独的老王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所以老王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抱病登门用自己的方式致谢。然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
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有完全领会老王当时的心意,忙乱中,习惯性地回赠老王钱款自认为不让老王在钱上吃亏,就是对老王最大的善意。而不善言辞的老王也不愿拂了作者的美意,接受了带着关照之意的钱,

滞笨地转过身子



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作者回过神来,忽然感到抱歉,又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当得到老王的死讯后,

抱歉

升级为

不安

所以作者通过

一再追忆
”“
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
若干年后,作者才明白,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帮助。这样做貌似对老王好,却让老王始终觉
得欠了情。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希望送一份厚礼表达感激,作者却用给钱的方式,让老王的临终愿望落空。命运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作者为自己对老王的亏欠永远没法弥补而

愧怍


)
(
《老王》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
记叙

我们

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
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
(
《老王》
艺术特色
1.
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2.
以小见大,含意深刻。
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贯穿始终,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十分清晰。文章先是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老王的基本情况,依次写了他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接着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王的工作和为人,以此来突出老王的善良与忠厚。全文虽然材料琐碎,但是经作者精心组织,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通过对一些小事平静的叙说,描摹出人物最具风采的性格侧面,立起一个



的形象。文章有意无意之间



出一个时代的影子,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同
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
(
《老王》素养提升
读写迁移
阅读技法
本文作者对老王临终前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让人如见其人。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课文片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典型例题】

强笑
”“
直僵僵
”“
镶嵌

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镶嵌

一词能否改为

站立


【写法分析】这段文字中的肖像描写采用拟物、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
(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
)
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肖像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例文】一张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种可爱的神态,时而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地眨着眼。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数它最勤劳。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
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
【参考答案】



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



字则含有

勉强

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

我们

,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强笑

一词,用得准确而含蓄。不能更换。用

直僵僵

来修饰

镶嵌

,夸张地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技法点睛】这是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涉及的关于词语考查的一个考点。这种题型一般答不能替换,分析时,应先对需要替换的词语进行解释或指出词
语所用的修辞,然后结合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及文章的主题等,分析其不能替换的原因。其答题模式为:不能换为
××
词,原词的意思是
……
,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
,若换成
××
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阅读技法:词语能否替换
读写迁移:肖像描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一家和老王之间的珍贵友谊(重点)
2.学习本文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和闪耀的人性美,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平淡朴实的语言。(难点)
3.体味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感悟作者对普通人的关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素养)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一家和老王之间的珍贵友谊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和闪耀的人性美,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平淡朴实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因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亲人因为和我们血脉相连,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但是,生活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却有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来共同关注这类常常被忽视的普通人。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1911年生,祖籍江苏无锡,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作家钱锺书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 主要作品包括:译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
钱锺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为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他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了杨绛。1937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他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他的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他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锺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82年,他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2、背景资料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受了不少迫害。但是,老王并不在乎外界对他们夫妻二人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这夫妻二人。就这样,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1)“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大量的知识分子被赶到农村劳动改造。(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要被打倒的,所有人都不工作了,整人、抄家,是个混乱的年代。)
(2) “干校”特指“文革”中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
干校就是改造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地方。像种田、住牛棚。杨绛和钱钟书都曾在干校呆过,当他们平反之后从干校离开回到北京的时候,钱钟书带着两麻袋书稿回来。在那个劳动改造的时代,还坚持写书。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翳(yì)    蹬(dēng)   伛(yǔ) 干校(gàn) 骷髅(kūlóu) 滞笨(zhì)
攥着(zuàn) 惶恐(huáng) 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 侮辱(wǔrǔ) 愧怍(zuò)
4、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伛:弯(腰)曲(背)。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三、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明确: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3.从介绍老王、片段回忆、重点回忆三个方面,梳理全文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5~7段):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
第三部分(第8~22段):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对“我们”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对老王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1--4段,这几个段落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 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生活。
明确:姓名:老王。(地位卑微)
职业:三轮车夫。(谋生手段艰苦)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孤苦伶仃)
外貌特征(健康状况):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身体残疾)
居住条件:荒僻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生活概括:“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5---22段,这些段落写了“我”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精神品质。
明确: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②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我们”看病钱不够——善良仁义;③受了“我们”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知恩图报。
品质概括:“善”。
3.那么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竟然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 从文中找出这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明确:①照顾老王的生意,跟他闲聊;②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作者品质:富有爱心、同情心,尊重别人。
〔教师小结: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会用一颗善良之心去关爱老王这样的不幸者。这就是“以善良体察善良”,我们常说,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双向的。你用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才会体会到别人的善良〕
五、课堂小结
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纯朴、善良、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六、课堂检测
1.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了 。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
A.偏僻 坍塌 取消 惭愧 B.荒僻 塌败 取缔 愧怍
C.荒僻 坍塌 取缔 愧怍 D.偏僻 塌败 取消 惭愧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等情感。
C.你参加了《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纸质书、电子书,手抄本、印刷本,书的载体、形式变了,喜欢阅读应不拘泥于是什么书。
4.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材。
B.本文兼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组材。
C.本文用逻辑顺序来组材。
D.本文用时间顺序来组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杨 绛
第三单元
第11课 老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因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亲人因为和我们血脉相连,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但是,生活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却有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来共同关注这类常常被忽视的普通人。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一家和老王之间的珍贵友谊(重点)
2.学习本文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和闪耀的人性美,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平淡朴实的语言。(难点)
3.体味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感悟作者对普通人的关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素养)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1911年生,祖籍江苏无锡,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作家钱锺书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 主要作品包括:译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
作者简介
钱锺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为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他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了杨绛。1937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他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他的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他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锺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82年,他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作者简介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杨绛先生
一家三口
钱瑗[yuàn]是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1997年3月4日逝世。
1998年杨绛的丈夫钱钟书逝世。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4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sā]。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受了不少迫害。但是,老王并不在乎外界对他们夫妻二人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这夫妻二人。就这样,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知识链接
(1)“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大量的知识分子被赶到农村劳动改造。(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要被打倒的,所有人都不工作了,整人、抄家,是个混乱的年代。)
(2) “干校”特指“文革”中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
干校就是改造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地方。像种田、住牛棚。杨绛和钱钟书都曾在干校呆过,当他们平反之后从干校离开回到北京的时候,钱钟书带着两麻袋书稿回来。在那个劳动改造的时代,还坚持写书。
预习检查
伛着( ) 惶恐( ) 荒僻( )
侮辱( ) 取缔(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镶嵌( )
田螺眼( ) 蹬( ) 肿胀( )
塌败( ) 门框( ) 压根儿( )
攥着( ) 翳( ) 杨绛( )

huánɡ



kū lóu
zhì
zuò
xiānɡ qiàn
luó
dēnɡ
zhànɡ

kuànɡ

zuàn

1、读准字音
jiànɡ
取缔:
落伍:
荒僻:
塌败:
滞笨:
惶恐:
侮辱:
愧怍:
明令取消或禁止。
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荒凉偏僻。
塌陷破败。
呆滞笨拙。
惊慌害怕。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惭愧。
预习检查
2、解释下列的词语
愧怍:惭愧。
愧怍、惭愧 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意思都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但“愧怍”只用作书面语,如:他受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 行为而深感愧怍。而“惭愧”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 用于口语,如: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感到惭 愧万分。
预习检查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老王?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整体感知
3、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老王?
第一部分(1~4)
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微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
(5~16)
回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即老王送冰的往事,老王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和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
第三部分
(17~22)
详写老王临终前一天赠送香油和鸡蛋给“我”的事,既表现了老王对“我”家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整体感知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编排材料的?
老王视角
第一部分:
老王的职业
(谋生手段)
生理缺陷
(谋生困难)
居住条件
(前面结果)
逻辑顺序
老王视角
第二、三部分:
老王送冰
(文革前)
送钱先生看病
生计难
(文革时期)
老王赠送香油和鸡蛋
(老王临终前一天)
时间顺序
总之,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1~4段,填写下表。
姓名 体 现 出 的 信 息
职业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健康状况)
居住条件
生活概括(一个字)
老王
地位卑微
三轮车夫
谋生手段艰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孤苦伶仃
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荒僻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身体残疾
居住条件恶劣

合作探究
2、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苦。那老王的 “苦”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
居住环境——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精神——单干户,孤独、无亲,被人瞧不起。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合作探究
3、说说开篇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在内容上,交代老王的职业,表明“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表现“我”与老王的关系融洽;在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老王身世的介绍。
合作探究
4、第3段最后一句中的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
也许:不确定,猜测,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没有追问,是尊重,也是善意。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更深: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我”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坐他的车,则是对他的关照,体现了“我”的善良。
合作探究
5、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5~22段,这些段落写了“我”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精神品质。
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②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我们”看病钱不够——善良仁义;
③受了“我们”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知恩图报。

合作探究
6、结合文意,说说文章第⑧段“镶嵌”一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镶嵌”本义是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老王瘦弱无力、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的病态,暗示他命不久矣。
合作探究
7、文章第⑧段“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面色死灰”“僵尸”“干皮”等形象地刻画了老王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状态,暗示老王生命将逝,为下文写作者“害怕得糊涂了”,既没有请老王坐下喝口茶水,更没有懂得老王的心意,以及他第二天去世做铺垫,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关心。
合作探究
8、那么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竟然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 从文中找出这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跟他闲聊; (第1段)
②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第3段)
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第6段)
④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第7段)
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第14段)
作者品质:富有爱心、同情心,尊重别人。

课堂小结
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会用一颗善良之心去关爱老王这样的不幸者。这就是“以善良体察善良”,我们常说,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双向的。你用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才会体会到别人的善良。
课堂检测
1.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课堂检测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了 。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
A.偏僻 坍塌 取消 惭愧 B.荒僻 塌败 取缔 愧怍
C.荒僻 坍塌 取缔 愧怍 D.偏僻 塌败 取消 惭愧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等情感。
C.你参加了《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纸质书、电子书,手抄本、印刷本,书的载体、形式变了,喜欢阅读应不拘泥于是什么书。
C
课堂检测
4.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材。
B.本文兼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组材。
C.本文用逻辑顺序来组材。
D.本文用时间顺序来组材。
A
解析:B 、C、D三项都有误,因为文章前四段用的是逻辑顺序,分别写了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最后一点是前两点的结果,因此是逻辑顺序。文章其余部分按时间顺序来安排,这一点比较容易判断。
板书设计
老王
老王
“我”家
苦——仅靠破车谋生——凄凉艰难
呼吁关爱不幸者
善——凭良心做人,真诚待人——老实厚道
女儿送鱼肝油
多坐老王的车
善——
愧——平时关爱不够
同情、关爱老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