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6 19: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 17~20 页例 1、例 2 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课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空间观念。圆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和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袋子、圆柱形实物、圆柱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摸一摸”的游戏,按老师的要求在箱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
(1)请摸出一个正方体并说出它的特征。
(2)请摸出一个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征  
(3)请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关于圆柱,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为学习圆柱的知识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中的圆柱
1.整体感知圆柱型的物体在生活中非常多,不但使用方便,还增加美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1)投影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图片。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出示上述图形的几何图形。 
师:如果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3)交流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教学例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完成作业单,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汇报。  
师: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作业单答案,教师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 3 个面围成;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出示圆柱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并说出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5)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粗细不同的圆柱,问哪个高,哪个矮?哪个粗?哪个细?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粗细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什么关系。
(6)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不同称呼的圆柱的高
2.圆柱的形成想一想:圆柱是怎么形成的?同桌讨论再与大家交流。边交流边课件演示圆柱的形成:叠加法、旋转法。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榜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以上操作边操作边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选词填空。圆柱是由( )个面围成的。圆柱上、上两个面叫做圆柱的( ) ,是( )。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圆柱的( ),是一个( )面,沿着一条高展开是(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等于( ),宽等于(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有( )条。
3.解决问题转动长方形 ABCD,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说说它们分别是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底面(圆形) :2 个、大小相等
(1)长方形的长=底面周长,宽=高侧面(曲面) 沿高展开
(2)正方形的边长=底面周长=高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目的在于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正方体、长方体。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然后我再直接揭示课题导出圆柱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例 1时,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靠出学具摸一摸,看一看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圆柱,完成作业单,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时间,独立思考。圆柱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这样一来,使学生从实物中直观地认识了圆柱,并很容易的就辅象出圈柱的特征。接着继续放手让学生对学同桌之间“议一议”、“比一比”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时,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
三、本节课设计了很多的动画式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了解圆柱的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