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13:2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入新课
虎跳峡
古城
夜景
玉龙雪山
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矗立”“苍劲”“目眩神迷”等易考词语。
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重点)
品味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难点)
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重点)
学习目标
阿来,1959年生,藏族,四川马尔康人,当代作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小说《空山》《尘埃落定》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城后,受友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
背景链接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闸( ) 砚( ) 蘸( )
喧哗 奔流 矗立( ) 映照( )
苍劲( ) 翡翠( ) 眺望( )擦拭( ) 硕大( ) 喧腾
亭台楼阁 目眩神迷( )
zhá
yàn
zhàn
chù
yìnɡ
jìnɡ
fěi
tiào
shì
shuò
xuàn
闸门。
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
蘸酱。
多音字
( )喧哗
( )哗啦

huá
( )苍劲( )干劲

huā
jìn
jìnɡ
意为“坚强有力”时读“jìnɡ”,如劲敌。意为“力气、作用、精神、趣味”时读“jìn”,如药劲。
形近字
喧( )喧哗
暄( )寒暄
眩( )目眩神迷
渲( )渲染
炫( )炫目
xuān
xuān
xuàn
xuàn
xuàn
整体感知
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滴水”的踪迹是怎样的。
玉龙雪山
驿道、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的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玉河
水车
四方街(中河—小桥—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大海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
空间
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
时间
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的丽江。
课文精讲
第3段主要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四方街。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介绍了四方街的哪些内容。
四方街“名扬世界”,可以作为丽江当地文化的代表。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第3段
第10段
第13、14段
简单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
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眺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
具体详细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丽江以水见长,选择“一滴水”来贯串全文,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1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2
用“一滴水”贯串全文,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
3
“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深挚。
4
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
丽江古城作为画卷的中心, 以玉龙雪山为背景,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风景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的闸口,放水洗净街道;这里的大水车,在高处览括古城的美景;这里的房屋重重,依山而起;这里的老街蜿蜒,顺水而去。种种建筑融合,构成丽江古城悠久而别致的美景。
建筑美
建筑、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等构成了丽江独特的民俗画。
民俗美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
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
蜒老街。
①首先体现在抒情性与节奏感上。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简略传神的描写一种抒情的意味,句子内部有短有长,有整有散,节奏多变,带着诗句一般的弹性。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小水滴随着大水车的升高看到的四方街的美丽景色。
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既凝练又不失形象地概括了丽江古城建成后的“成名史”,语句的历史感很强,有着叙事诗一般的厚重。
②作者善于将漫长的时间、广大的空间浓缩起来,凝聚在某个具体的点上,使文章的语言富于厚度和质感,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③富有哲理。这些句子或直接评述,或制造反差,既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和谐、让人心灵沉静的特点,也透露出某种文化、人生的哲思,带有哲理诗一般的睿智。
第10—15段集中描写了丽江城的部分,作者描写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群组”,请分别概括。
①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包括手工艺、音乐和东巴文字;
②丽江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民居的建筑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和游客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丽江美丽的夜色,夜色中人的活动与心境;
④丽江城外果园、田地的夜景。
这一滴水在文中出现的形态有哪些?这滴水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揭示了什么?




这滴水完成了一个轮回过程,启发人们从这个自然的轮回里去思考人生内涵。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在远方,即使是寂静的夜晚,人们内心也是喧哗的;而在丽江,古城是平静、淳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这是将人们在远方的心态与在丽江的心态进行对比,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表现了丽江的美好。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游踪
景象
感受
登上水车
东巴文字
投身民居
穿城而出
古城夜晚,旷野田园
依止自然,美丽自然
掺入砚池,蘸到笔尖
恬淡怡然,安居乐业
①古城全貌
③百姓寻常生活
②经过字画店
④五彩斑斓,宁静澄澈
深入探究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登勃朗峰》
《一滴水经过丽江》
景物特点
作品内涵
写作手法
不同点
雄浑壮美
奇绝险远
威严瑰奇
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
纯净自然
作者在生命极限处见到的景物,生命、死亡、瞬间、历史、感受、思绪交织在一起
写景叙事中,所写的车王“醉驾”狂奔、后发先至的“功劳”,与人生中的某些不期而遇、无心插柳相似。
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作为文章的线索,描写丽江的景物与人,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
视角独特,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
表现出作者置身于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
先以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下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
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丽江的风土人情。
本单元的四篇游记所写的景物各有特点,写法更是各具特色,试分析其异同之处。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登勃朗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语言特色
创新点
共同点
不同点
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既畅达自然又经过精心打磨。
看似不刻意经营,又颇为工巧,有着与景物相称的庄严感。
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细致优美,在精细的描写之中带有深长的咏叹,富有诗意。
时间和视角选择。
大量呈现作者的身体感受。
奇妙的联想和奇特的经历。
虚构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旅游者兼讲述者,既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
都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某种感悟与思考。
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述往事
旅途记事
玉龙雪山山顶
久久的渴望 由衷的赞美
来到丽江坝
来到草甸
跌入落水洞
结构梳理
城外黑龙潭(白天)
城边大水车(白天)
循玉河、中河入古城(白天到黄昏)
出古城到城外(夜晚)
汇入金沙江(黎明)
由高到低
本文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感情,有久久的渴望,更有由衷的赞美——赞美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赞美丽江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更赞美丽江的淳美、和谐、沉静。
主旨归纳
四方街
拓展延伸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它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六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四方街中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人们仿佛看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保存着大片的明清特色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因而这里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跨越时空,全面多角度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