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文艺论文又可称为文艺学论文,一般是对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规律本质等进行分析,还可从艺术家的创作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或专门的评析。
——何懿倩《让“曲高”不再“和寡”》
把握概念,理清关系;
圈点观点,理清思路;
分析材料,论证说理;
学会迁移,鉴赏运用。
目标任务:
圈点勾画出概念
理清概念间的关系
确定核心概念
任务一:
请大家依次将自己在文中圈点勾画出的观点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如果认同,就请这位同学将观点写到黑板上,标明段落。
任务二: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③④作者借李太白和毛泽东的诗,以此来演示景是如何产生情的,即为什么景能表达情,从而创造出意境来的。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二:根据依次列出的观点句,理清论证思路。
⑦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⑧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⑨⑩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还必须有意匠,否则意境就无法很好地传达思想感情。
任务三:
以第6段为例,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
①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②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③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④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⑤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课文第6段:
①写景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②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③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课文第7段)
自选一段,分析材料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模仿课文第3段,从景和情结合的角度分析,《天净沙 秋思》是如何通过景表达情的?
任务四:
①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②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③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先分析第3段:
①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②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再进行模仿分析:
课后作业一:
写一段《漓江胜境图》的推荐鉴赏语。
(建议从景和情结合的角度思考)
你知道一些山水画的名作吗?不妨找一些作品欣赏一番,与同学交流。
(以上作业二选一)
课后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