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6 22: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0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计算,且刚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较熟练,在上个单元“认识人民币”计算中也有退位减法的习题,能理解“破十法”的基本含义。但对于100以内的较大数的退位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本课教学内容较难,要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观察思考,帮助学生从抽象理解到具象化的内化过程,重点要利用旧知迁移,与学具直观操作、对比分析、语言表征等活动相结合,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对算理的感知,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48-6 59-9 87-5
第二组:38-20 56-30 72-20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观察两组算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相同数位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进行教学前测,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既为揭示课题做铺垫,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知探究 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要上足球课了,体育委员到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还剩多少个足球?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课件出示)
3.怎样列式呢?为什么用减法解答?交流汇报,板书算式。36-8=
  (二)探究算理。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算法:36-8按照上节课的学习经验,我们要把36分成30和6,然后个位和个位相减,这时候你发现什么了?
个位上6减8不够减!这该怎么办呢?解决计算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请小棒来帮忙,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36-8
有两位小朋友想展示自己的想法:
琪琪说:36减8,个位上6减8不够减,那就能减几先减几,先从36根里减去6根,再从3捆里拿出一捆打开,再减去2根,还剩2捆零8根就是28根。
悦悦说:36减8,个位上6减8不够减,就请十位来帮忙,从十位上借来一捆,把36分成20和16,现在从16里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2捆合起来就是28根。
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方法一:先算36-6=30 方法二:
再算30-2=28
教师请学生们按照这两种方法和同桌一起再摆一摆说一说
(三)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四)整理归纳,小结算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把36分成( )和( ),先算……,再算……,所以36-8=28。
(五)练一练:1、结合做一做进行模仿练习
2、思考:30-6=?怎样计算?
三、全课小结:计算时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个十凑
成十几,先算十几减一位数,再和剩下的整十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经历“6减8不够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为认识“退位”建立直观表象,鼓励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思考,感悟算理,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建立“退位”减法数学模型的形成,实现由抽象到具体感知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