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
设计简介
《荷花》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描写了作者闻荷花、赏荷花、化荷花、回到现实的过程,脉络清晰,文质兼美。本设计依循这样的脉络,引领学生诵读,交流,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发现观察的思维方法,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在由此及彼进行想象的基础上,学习“物我相融”想象的方法,并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植物。
课文简析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闻荷花、赏荷花、化荷花、回到现实的赏花过程,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其中,化荷花部分,作者把自己化作一朵荷花,想象自己在池子里时而翩翩起舞,时而静静挺立,有动有静,让人更加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用比较法、字理识字法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裂、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用比较法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巧妙之处。
2.学习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等词语;背诵2-4自然段。
3.借助思维导图学习观察的方法,借用动作表演,感受动静结合的写法,感受“物我相融”想象的好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能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种植物。
重难点:
借助思维导图学习观察的方法,借用动作表演,感受动静结合的写法,感受“物我相融”想象的好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能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种植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名句导入 激发兴趣
1.展示诗句。
读课题,展示积累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交流经验。
交流生活中认识的荷花。(荷花的样子、别名)
3.介绍背景。
【设计意图】“以和为贵”,“荷”与“和”谐音,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古今文人墨客吟咏泼墨的对象,朗读回顾古诗名句,联系实际交流认识,让学生对荷花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为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板块二 初读课文 巧攻字词
1.初读课文。
出示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莲蓬 衣裳 蜻蜓 花骨朵儿 挨挨挤挤
饱胀 仿佛 舞蹈 花瓣儿 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多音字) 花瓣儿 莲蓬 衣裳 挨挨挤挤(多音字)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生书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3.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4.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集中认读与书写生字词语,并试着运用练习,以提高字词学习的效果。
板块三 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概括内容。
完成学习单(文章结构):标出自然段及关键词
( )——( )——( )
(闻荷香1——看荷花2.3——化荷花4.5)
2.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设计练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学习把握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篇章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品读“看荷花” 欣赏荷花美
研读第二自然段。
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开了不少(多)
荷叶 挨挨挤挤 碧绿
荷花 (半开 全开 花骨朵儿)
(2)品读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
荷叶长得多、茂盛。 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 从哪个词中读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 从哪个词中读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3)理解“冒”字。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4)学习描写。了解姿态不同的白荷花?(半开 全开 未开)
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5)背诵课文。相机小结自然段段式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6)仿写植物。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喜欢的理由。
第二步:出示一些相关的植物图片或视频。
第三步:指名说一说植物。(先总后分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第四步: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五步:分享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研读第四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设计意图】用替换、比较的方式,引导学习表达,体会用词精妙的好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激活学生的语感。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第二课时 化身荷花 物我相融
板块一 交流练笔 学习写法
1.回顾练笔的要求。
观察生活中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学着总分总的结构,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注意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2.学生作品辨析
(1)出示学生作品
(2)学习欣赏的方法
一看结构:整体决定成败
出示总分总结构学生作品,再次认识总分总结构;
火眼金睛:谁是“总分总”结构?
二看细节:细节决定精彩
实写+想象(由此及彼的写法)
二看角度:角度决定灵动
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稠密的不同等。
辨析:不同角度的描写可以放在一起吗?
再次辨析:
李宁(体操)、孙杨(游泳)、刘翔(田径110米栏)三人一起比赛,谁是冠军?
(3)学习写作的方法
结构建议总分式结构;从不同角度去写;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细节写具体。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生本,尊重学情,在学生已有学习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发现规律,拓展思路。
第二板块 迁移运用 欣赏化荷花
1.朗读想象,学习化荷花。
(1)自由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课文。
(3)想象课文画面。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说说体验感受。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5)背诵相关内容。
2.迁移运用,感受化荷花。
(1)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想象的呢?(物我相融)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写物我相融呢?
学习提示:一看结构,二看角度,三看细节。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推选一个代表汇报。
(3)交流讨论
一看结构,总分结构。
二看角度,动静结合;写自己写同伴写周围的事物。
三看细节,拟物与拟人。(拟物可以不讲术语)
3. 小练笔:
请看视频,用“忽然下起了一阵雨……”开头写一段话,从多个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20分钟完成。写完后,用横线画出总起句,用圆圈画出具体描写的景物。
【设计意图】感性理性相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语言,感受夏日荷池的和谐美好;迁移运用,用上一板块学到的方法,欣赏“物我相融”的写法,理趣与情趣相融。
板块三 总结全文 整体回顾
1.回顾全文。
回顾全文内容。
2.回顾本文写法。
我们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
3.师生总结。
全篇课文是按“闻荷花—看荷花—化荷花—回到现实”的顺序写的。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地描写,自然地联想,写出荷花的味道、颜色、形态之美,表达作者对荷花的无限喜爱。
4.完成作业。
板书:
闻荷香——赏荷花——化荷花——回到现实
【设计意图】梳理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由第一课时的整体认知,回到整体回顾,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的认识,渗透篇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