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写作 学写游记
目标导航
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学写游记
一条线索
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写
按照游览者独特体验,分类描摹
一片美景
明确重点,详略得当:描写景物和抒发感受是写作重点,须详写;交代行踪宜略写
抓住特点,善用修辞:选择旅途中最富特征或代表性,或感受最深的景物,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
一份感悟
寄情于景,主题鲜明: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
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还给人以知识的熏陶
所至
所见
所感
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结构。
抒情、议论等。
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论理。
写作指导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定点观察某处景物
审题
写法
思路
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
自拟题目
选好立足点,注意观察角度
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融情于景
交代景物的特点
按照观察顺序写作
要表达出独特的感受
题文展示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
点明描写对象。
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例文展示
名师总评:该片段抓住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精选写作对象。什么风景名胜让你得到的审美享受最多?让你受到的触动最大?让你的感悟最深?仔细思考后,选定写作对象。
突出景物特征。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对景物进行描写,可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虚实结合,描绘景物。
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游桃花谷
春日的风是如此温和,春日的雨是如此绵柔,春日的景是如此诗情画意。在这如诗般的季节,我陪着父母,约来伙伴,沐着春风,一同前往坐落于竹林关镇的桃花谷。
开篇交代游览的时间(春日)、人物(“我”、父母和伙伴)和地点(桃花谷)。
例文展示
桃花谷可不是浪得虚名,一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山遍野、群群簇簇的桃花。那一树一树的桃花,放眼望去,像朵朵云霞,红则热烈奔放,粉则俏皮可爱,白则素雅高洁。近看更是别具一番风味,含苞的,娇羞遮面;怒放的,亭亭玉立。那一朵朵一枝枝的花儿,争奇斗艳,纷纷挤上树梢,仿佛要把自己最完美的风姿展示给众人。
写远望桃花之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比作“云霞”,形象地写出了漫山桃花竞相绽放的热烈景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近观桃花之美。一个“挤”字,把桃花写“活”了。
沿着崎岖的盘山路漫步而上,路边芳草凄凄,鲜花遍地,清香阵阵,蝴蝶舞动。来到半山腰,歇下脚,正用心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耳边突然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在如此山间,会是瀑布,还是溪流?怀揣满心好奇,循声觅去。漫步竹林间,听着哗哗流水声,沙沙竹叶响,越过层层丛林,穿过片片花海,终于找寻到水声的来源——一条小溪。远看波光粼粼,四周景物倒映其中,多么像画艺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精湛的大师创作的水墨画。近看溪水清澈见底,形形色色的石块平铺溪底,不时有几条小鱼在其中穿梭嬉戏,溪畔青蛙合唱着春的奏鸣曲。听着溪水叮咚,看着竹林摇曳,感受此处秀美风光,想着想着,思绪也随之飞出,追溯到千百年前的此处。想必那时,此处竹林环绕,不染市井喧嚣,与尘世隔绝,应当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首选地,是归隐山林的隐逸者的风水宝地。身处其中,仿佛每个人都会油然而生对自然的赞叹,对悠然生活的无限向往。
“远看”“近看”,同样的景色,观察角度不同,感受各异。
放飞想象,遥想“文人墨客”身处其中,增添了桃花谷的人文内涵。
“咱们去山顶看看吧!”万千思绪被打断,我们又一同前往山顶。回归那条盘山路,不到二十分钟,便到达山顶。此时已到傍晚时分,放眼望去,在余晖的映射下,整个小镇如在云端,熠熠生辉……
移步换景,结束全文。
名师总评:作者抓住桃花谷的“桃花”“溪水”,进行了细腻的描摹,呈现出一幅近景远景错落有致的工笔水墨画。多感官的调动、恰到好处的联想等,使得这篇游记趣味盎然,意犹未尽。
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参观类游记,半命题作文;参观对象为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
纪念馆:图片、文字、事迹等。博物馆:自然、人类文化遗产等。展览馆:书画展览、文物展览等。
确定主题;按照参观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点出感悟或启发。
参观____________
审题
选材
思路
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的一个胡同里,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于此。
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
例文展示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丝毫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两棵大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丁香开花时肯定满院飘香。
由景即情,情景交融
直接发议论。
鲁迅故居概貌。
增加趣味性。
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先生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 之先鸣”。鲁迅先生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完成了《华盖集》《野草》等不朽作品。
以进门(南面)为立足点,有次序地描写室内陈设。
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以及他的文学著作。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
东厢房是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他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
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本段中心句。点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方式教育着我们。
议论。赞扬鲁迅先生的民族精神。
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名师总评: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和陈列大厅。本文语言朴实,且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敬之情,是一篇佳作。
(宁波中考)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任务,按要求写作。
旅行,可以改变认识,可以改变习惯,可以改变观念,……
【任务一】写一篇游记。
提示:(1)根据游览的行踪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所选取的景物、事件或历史传说等能触发你某一方面的改变。
(2)写清楚旅行带给你的具体改变。
(3)如果写想象的旅行,还要做到想象合乎生活逻辑,有新意。
中考真题
【任务二】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1)选择旅行带给你的某一改变来确定观点。
(2)所提炼的相关素材能证明你的观点;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3)文章要结构完整;分段恰当,各段之间有清晰、自然的过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章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审清题目,既可以选择写游记,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选择写游记,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构思。一是要符合游记的表现形式——游记的显著特点是交代游踪,不管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游踪要清晰。二是要从“游”中得出成长感悟。“游”中之得,不要仅停留于情感层面,只有深入成长哲理的高度,才能写出更切合题意的文章。三是要从“实”与“虚”两个方面关注成长与“改变”。不可将“旅行”简单地抽象化,比如,写成在“书”中旅行、人生之旅,在虚化“游行”的同时,不要忘了明确游踪,体现游记的文体特点。
【真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