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04 23: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
山东临清 黄庆峰
1. 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 据拼音写汉字。(6分)
1 波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fei( )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 那你的yan yan( )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u( )枝。
4 朋友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yu( )。
5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engjian( )的水花。
2.默写《白杨礼赞》中的四个反问句。(4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0分)
①高尔基, 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 、
、 。
②茅盾的农村三部曲 、 、 。
③“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采用了“ ”的写法,“马说”即“说马”,表面说马,而意在说 。
5.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
不一定与原句相同。)(4分)
例: 一棵树,
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
为春风升起绿帆。
二.现代阅读(5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7.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填空(5分)
(1)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______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的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2)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准确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C.《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了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D.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2分)
半亩方塘
谭岩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选自2003.3《散文》,有改动)
10.文中两处 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③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②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④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注意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要分析每组两个句子间的关系。(6分)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结合对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写出你探究的结果。(不超过20字)(3分)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选自陶铸《松树的风格》)
13. 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100字左右,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做13—17题。(16分)
①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②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③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
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在一个
微笑开即时,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④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
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
耕耘,收获果实,并讲提升认识,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⑤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自我
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
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⑥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
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醇
味,超越悲欢。
⑦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
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防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中,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
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⑧拥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
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
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
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
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⑨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选自刘心武《从一个微笑开始》)
14.阅读全文,本文的线索是 ,实际上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 面对生活。(2分)
15.第③段中,“对镜沉思”和第⑧段中“对镜自视”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子极力铺叙人生的灰色格调,有何作用?(2分)
17.第⑦段中作者面对“虚伪的微笑”“阴冷的奸笑”所采取的态度,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18.读完全文,请你就本文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体会,不少80字。(5分)
三、作文(40分)
19.文题(一):题目:因你而精彩
文题(二):读下面的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 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 “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情感?还是……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2. 不少于600字
答案:一、1.略 2. 略 3.A 4.①苏联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②《春蚕》《秋收》《残冬》③议论 托物寓意 人 5. 运用比喻修辞,两句话意思关联。示例一:一棵树,是一位凛然挺立的哨兵。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示例二:一本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智慧的钥匙,为成功打开大门。 示例三:一种思想,是一座鲜明的坐标。鲜明的坐标,为人生指引航向。
二、6.A(3分) 7.(1)伯乐(在位者)对千里马(人才)起决定(意合即可)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愤慨(5分,每空1分) 8.B(3分) 9.(1)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粮食(意合即可) (2)驱赶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道”为得分点)(4分,每小题2分)
10.C11.(1)要点:“一方方明镜”是“一面镜子”奉献的结果,是方塘由惠及自然而造福人类。(2)要点:方塘是田野的“心”,塘底里的最后一脉水便是她的“心血”,为人类她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12.要点: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13.理解要点:宽容、奉献
14.微笑,坦然。
15.不一样。“对镜沉思”,从外向内,在内心凝结为坦然,“对镜自视”由内向外再到内,重构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大意对即可。
16.反衬作用,突出微笑的魅力。
17.开放题,如同意作者态度,则重于宽容。不同意作者态度,则重于原则。
18.开放题,灵活把握。大意为:从微笑开始走向生活,并用微笑面对生活。个人微笑净化心灵,人与人微笑可沟通理解,社会微笑构筑和平,要想保持微笑,要常常调试自己的心灵,重构自己的免疫系统。这样,心灵的光环才闪现微笑,自己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三.作文 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