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
课 标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02
环境问题的危害
03
环境问题的产生
01
人地协调
04
目录
CONTENTS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
01
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森林面积锐减
土地荒漠化
资源短缺
水环境污染严重
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这些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 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
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自然系统 太阳能、自然环境 物质循环,能量释放到环境中 丰富
人类系统 太阳能及环境中的能源、自然环境 物质能量单向流动,无法完成物质循环 多样性遭破坏
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
原因:自然系统能形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特点
①由___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______,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____。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来维持稳定。
自然系统
对人类的要求
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
太阳能
生命体
流动
自我调节
服务功能
自然系统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原因
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______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________,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____,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产生环境问题。
废弃物
调节能力
支撑服务功能
案例分析
CO2浓度增加
矿物燃料
燃烧排放
温室气体
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破坏森林
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全球气候变暖
探讨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浓度和大气温度变化图
自然原因:地球处于温暖期,气温处于上升的趋势中,火山爆发等因素的影响。
人为原因: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02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农作物产量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人口增长
案例探究
人口增长
人口数量增加
所需资源数量及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增加
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控制人口增长
环境问题
减 轻
产生
人口数量
人均资源消费量
人均资源消费高
对环境影响大
对环境影响小
环境问题
不易产生
易产生
经济发展差异
人均资源消费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阅读探究
思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中技术进步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高,会加大环保投资,选择环境友好产品,施加环保压力,使经济结构向利于环境的方面转变。
对环境影响大
技术水平高
开发自然资源能力强
环境问题
产生
治 理
资源利用率高,废弃处理能力强
技术水平高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危害
03
分析下列环境问题的危害
归纳分析
环境 问题 成 因 分 布 危 害
全球 变暖 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 全球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世界:欧洲、北美洲 我国:主要在南方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臭氧 层破 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环境 问题 原 因 主要危害
植被 破坏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部分物种减少
水土 流失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
荒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
归纳分析
分析下列环境问题的危害
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供给服务功能下降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环境问题的危害
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1)环境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环境问题的危害
2.环境问题的危害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且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制约经济的发展,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环境问题的危害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我国南方某山区环境问题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概括这一过程。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阅读探究
思考:
1.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2.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废弃物排放,使资源的获取与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就能避免。
1.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2.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探究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人地协调
04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思想主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人地协调: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 质 流 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 果 获得经济效益也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人地协调
传统工艺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小,效益好。
案例探究 工业模式
只重视末端治理,污染大,效益差。
清洁生产
传统农业
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形成生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案例探究 农业模式
生产主要依靠经验,重视产出产量,生态效益差,易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态农业
课堂小结
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的巢湖也面临着生态被破坏的环境问题。由于片面的追求旅游经济的增长,从而忽视了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5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猛增,给巢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巨大的生态压力。上游水源地林木横遭砍伐和土地资源的掠夺性经营,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加速了湖盆的淤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使巢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营养物质超标,使巢湖水生植物破坏殆尽,长期滥捕使水产资源面临枯竭。
课堂提升
(1)分析“巢湖水域变小”的原因。
(2)简述巢湖水域变小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有人说要解决巢湖环境问题,就要大力退耕还湖,请说说你不赞同的两个理由。
(3)有人说要解决巢湖环境问题,就要大力退耕还湖,请说说你不赞同的两个理由。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湖;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污染大,水体富营养化,水深变浅;人口众多,发展农业,围湖造田 。
人口众多,粮食、用地需求大;退耕还湖工程量大;后期治理复杂等。
(1)分析“巢湖水域变小”的原因。
课堂提升
(2)简述巢湖水域变小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饮用水减少;防洪能力减弱;净化能力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调节能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