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专项测试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专项测试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6 22: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一、选择题(共15题)
1.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跟同样的不显电性的金属球B相碰,B球带上正电荷,对此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A.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B球的负电荷(自由电子)转移到A球上
B.创生了电荷
C.使B球带电的方法为感应起电
D.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
2.元电荷是(  )
A.电荷量 B.点电荷 C.电子 D.质子
3.如图所示,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关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起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
4.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正电子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5.自然界中共有几种电荷(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6.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B.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行星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7.以下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中子
C.元电荷就是原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8.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能使物体A、B带电.这种起电方式是属于( )
A.摩擦起电 B.接触起电 C.感应起电 D.以上都不对
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带正电
10.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
B.元电荷是指的电荷量
C.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D.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C.元电荷就是原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只有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衣时,发出啪啪声,是由于感应起电,电荷放电产生的
C.正电荷可以创造,负电荷可以消灭
D.所有带电体或带电粒子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3.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电荷量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
B.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1.6×10-19C
D.带电体的比荷是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
14.关于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C.带电金属球与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可使原不带电的金属球带电
D.原来不带电的两物体相互摩擦后带上了电,说明能够创造电荷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开普勒发现了太阳系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C.牛顿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 D.密立根测定了元电荷电量
二、填空题
16.2C电荷量等于______个电子电荷量,这些电子的总质量为______kg。(电子质量)。
17.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AB带何种电荷______。若手的接触点改在A端,AB带何种电荷______。
18.使物体带电的本质是______;
19.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0.(1)如图甲所示,使带正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是否张开?
 
(2)如图乙,若用一个金属网罩把验电器罩住,再让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是否张开?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如图丙,金属网罩不带电,罩内小球带正电,将验电器靠近金属网罩,如图丁,把金属网罩接地.图丙验电器的箔片是否张开?图丁验电器的箔片是否张开?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1.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撑的相同导体球,A带正电,电荷量为q,B和C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
(1)B、C都带等量的正电;
(2)B、C都带负电;
(3)B、C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4)B带q正电。
22.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B球原来不带电,与A球接触后,由于A球上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电子从B球转移到A球上,原来中性的B球就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B带正电是由于B球上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的缘故.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A
【详解】
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也不是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C
【详解】
天气干燥时,毛衣因摩擦带有电荷,脱毛衣时,发生电荷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D
【详解】
试题分析:元电荷指的自然界中的最小电量荷,而不是带电粒子,其大小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故B、C错误,D正确;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A错误.
5.B
【详解】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选B.
6.C
【详解】
A.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所以A错误;
B.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B错误;
C.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所以C正确;
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但是认为行星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是开普勒,所以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元电荷是与电子的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但不是电子,故A错误;
BC.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量,既不是中子也不是原子,故BC错误;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即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当带电的球靠近AB时,由于静电的感应,会使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当把AB分开之后,A就带了负电,B就带了正电,所以本实验为使物体感应起电,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缺少电子带正电,丝绸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因为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带上,毛皮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不一定是带电体,故C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
元电荷是一个基本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位,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它的大小等于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的带电量,为,但他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
故选D。
11.D
【详解】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一个物理模型;在高中阶段,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是正确的,因为高中阶段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夸克模型。
故选D。
12.D
【详解】
A、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故A错误.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是不能被创造的;故C错误.
D、电子的电量称为元电荷,所有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
故选D.
13.AC
【详解】
试题分析:电子的电荷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A正确;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最小电荷量为元电荷,大小为1.6×10-19C,B错误C正确;带电体的比荷是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D错误;
14.BC
【详解】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有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故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有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故玻璃棒带正电.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带电金属球与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可使原不带电的金属球带电,是接触起电.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C
15.BD
【详解】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重力越大,物体下落的越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开普勒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故B符合题意;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故C不符合题意;
D.美国科学家密立根最早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6.
【详解】
电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C,则2C的电荷量含有的电子个数为
每个电子质量,则这些电子的总质量为
17. 负电 负电
【详解】
金属棒AB在带正电的小球附近时,金属棒AB上的自由电子会向金属棒AB的左边运动,金属棒AB的左端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右端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当手碰在金属棒AB上,不论是A端还是B端时,因人体和金属棒AB都是导体,会使人体和大地的电子流入金属棒AB;移去手指再移去Q后,金属棒AB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18.自由电子的转移
【详解】
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接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感应起电是电子在物体内部转移,故使物体带电的本质是自由电子的转移。
19.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详解】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0.(1)是;(2)否;见解析;(3)否;见解析
【解析】
(1)使带正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会张开
(2)用一个金属网罩把验电器罩住,再让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的箔片不张开,说明图甲中的验电器受到附近带电体的影响;图乙中金属网罩内的验电器不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
(3)金属网罩不带电,罩内小球带正电,将验电器靠近金属网罩,验电器箔片张开,把金属网罩接地,验电器箔片不张开,这些现象说明网罩不接地时内部带电体能影响外界;金属网罩接地时,内部带电体不影响外界。
21.(1)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2)使A靠近B、C,B、C用导线接地后,断开导线;(3)用导线将B、C连接,使A靠近B,断开导线;(4)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让B再次与A接触分开后,B带q正电
【详解】
(1)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
(2)使A靠近B、C,B、C用导线接地后,断开导线
(3)用导线将B、C连接,使A靠近B,断开导线
(4)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让B再次与A接触分开后,B带q正电
22.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详解】
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1.5×10﹣3 C,
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此时C、B带电为:Q2=﹣0.25×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