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5.6几何证明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5.6几何证明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8 09: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几何证明举例(2)
01
学习目标
05
随堂练习
06
课堂小结
03
新知探究
02
旧知回顾
04
例题精讲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
2.根据本册第二章的学习你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这些性质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它们进行证明吗?
“对折”得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证明定理、命题的过程:
1.用数学语言描述定理,即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
2.写证明过程.
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A
B
C
D
分析:常见辅助线做法
(1)作底边上的高;(2)作顶角的平分线;(3)作底边上的中线.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三角形ABC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只要证得被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B=∠C.
不同与课本的辅助线作法及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A
B
C
D
证明:作底边BC上的高AD交BC于点D.
在Rt△ABD和Rt△ACD中,
∵AB=AC(已知),AD=AD(公共边),
∴Rt△ABD≌Rt△ACD(HL)。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B=∠ADC=90°(垂线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通过Rt△ABD≌Rt△ACD,还可以推得BD=DC,∠BAD=∠CAD.因而AD不仅是底边的高线,还是底边的中线和顶角的平分线。
结合小莹的作法,都可得结论:
A
C
B
D
A
C
B
D


图⑵
图⑶

1
2

A
C
B
D
1
2
性质定理2符号语言的应用

⑴∵AB=AC,
∴AD⊥BC,
BD=CD.
∠1=∠2,
∴AD⊥BC
BD=CD,
∠1=∠2.
⑶∵AB=AC,
AD⊥BC
∴BD=CD,
∠1=∠2.
图⑴


1
2
(2)∵AB=AC,
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等”,有逆命题吗?逆命题是什么,怎样证明呢?
逆命题:
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B
C
D
1.作辅助线AD⊥BC.
2.根据∠ADB= ∠ADC=90°,AD=AD,可推出AB=AC.
发现与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中, ∠B=∠C.
求证: AB=AC
证明方法依然是做辅助线将原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A
B
C
D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BC中,
AC=BC,得∠A=∠B;
AB=BC,得∠A=∠C;
∴∠A=∠B=∠C.
∵∠A+∠B+∠C=180°,
∴∠A=∠B=∠C=60°.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吗?它的逆命题又是什么?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
交流与发现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
△ABC中,
∠A=∠B,得AC=BC;
∠A=∠C,得AB=BC;
∴AC=BC=AB.
∴△ABC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吗?它的逆命题又是什么?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
交流与发现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此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ABC中,
1)若∠A=60°, AB=AC.
∵∠A=60°, ∴∠B+∠C=120°.
∵AB=AC,∴∠B=∠C=60°=∠A.
∴△ABC是等边三角形。
2)若∠B=60°,AB=AC.也可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还有其他的方法判定等边三角形吗?
交流与发现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是AB上的一点,DE⊥BC,交BC于点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D=AF.
分析:从已知出发先由已知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推得∠B=∠C,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推得∠BDE=∠F,进而得到∠ADF=∠F,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推出AD=AF.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是AB上的一点,DE⊥BC,交BC于点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D=AF.
证明:∵AB=AC(已知),
∴∠B=∠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BDE=∠F(等角的余角相等).
又∵DE⊥BC(已知),
∴△BED和△FEC都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是AB上的一点,DE⊥BC,交BC于点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D=AF.
接上
∵∠BDE=∠FDA(对顶角相等).
∴∠FDA=∠F(等量代换).
∴AD=AF
(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角或线段的相等的方法:
发现与总结
1)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对应边和角相等证明;
2)找等腰或等边三角形;
3)对顶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
1.已知,如图D是⊿ABC内的一点,且DB=DC,BD平分∠ABC,CD平分∠ACB.
求证:AB=AC.
C
B
A
D
2.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证明DE=BD+EC.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