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8 10: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 第九单元 溶液
一、单选题
1.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B.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溶质质量分数升高
C.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3.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硝酸钾的质量比为100∶31.6
D.20℃时,将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且溶剂一定是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8.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9.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10.20℃时将某KNO3溶液129g恒温蒸发水分,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又析出3g晶体;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A.=3g B.>3g C.≤3g D.≥3g
11.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1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 B.滴加
C.读数 D.溶解
13.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4.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二、填空题
16.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 NaOH、CuSO4、NaCl、CaCO3、NH4NO3 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他的理由是:(用化学式填空)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表和图中信息填空。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7
碳酸钠 6 16 18 36.5 50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1)曲线M是表中_____的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5℃时的溶解度约为___g。
(2)如果将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0℃~40°C范围内会有_____个两线交点。
(3)10℃时,将15g氯化钠和15g硝酸钾固体同时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静置后,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_。
18.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硝酸钾 B 植物油 C 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4)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19.如图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1)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KNO3________KCl(填“>”“<”或“=”)。
(2)60℃时,将120g 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KNO3中混有少量的KCl,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4)据题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KCl的不饱和溶液只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才可变成饱和溶液
b.6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KCl溶液的大
c.将60℃时KNO3和KC1两种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溶液
d.60℃时,从KNO3和KC1两种饱和溶液中获得等质量晶体,蒸发水较多的是KC1溶液
三、综合应用题
20.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 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 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 CO2,该方法以 CaO 捕集 CO2,将所得产 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 CaO 和 CO2,高温煅烧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为______,生成的 CaO 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 捕集过程中对 CO2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对 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 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______。
(4)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 CO2的体积分数增加,其溶液的酸性 也随之增加,推测:
①气体中 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酸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______浓度 增大(填化学式)。
②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 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 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_____。
(5)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的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 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1 和图2。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 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3。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 释放 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 CO2,负值为净释放 CO2。
①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______。
②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______的变化。
21.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常用于溶剂、维持生命、电子工业等。
(1)了解水的性质
下列水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无色无味 B.常温下是液态
C.标准状况下,沸点为100℃ D.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2)认识水的组成
①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铁和锌等与盐酸及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制取氢气,并命名其为“易燃空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g氢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______g。
②178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水滴入灼热的铁质枪管,实现了水的“分解”,生成了氢气和一种铁、氧元素质量比为21:8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科尔森和卡莱尔用锌片和银币组成的电池完成了水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3)生活中的水
下图是某品牌家用净水器的净水流程示意图,请回答:
①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该过程是______变化。该净水器中,UF膜及折叠PP棉可以有效阻挡泥沙、铁锈、虫卵等大颗粒,作用与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类似,折叠PP棉是将PP棉折叠,可以提高净水效率,原因是______。
②取净化后得到的纯净水少许,加入肥皂水,震荡,未发现白色垢状物,说明净化后的纯净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水的利用
水常用来作为溶剂配制溶液,医院里常用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配制一瓶500mL的生理盐水(密度近似为1.0 g/mL),需要______g NaCl和______mL蒸馏水。如果配制过程中量水时仰视读数,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会______0.9%(填“>”、“=”或“<”)。
22.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将少量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2)碘酒中的溶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g的4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溶液.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g 45 50 55 6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95 100 105 105
①实验a、b、c、d中,所得溶液一定饱和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
②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③取实验b所得溶液,若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需加水___________g.
(4)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有______________ ,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23.Ⅰ.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一所示的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t2℃时的溶解度是____;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B应采用___结晶(填“冷却”或“蒸发”)。
(2)若在t2℃时,将90g固体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是____,该溶液属于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3)一木块漂浮在t2℃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如图二所示),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剩余,将溶液降温至0℃,观察到烧杯底部的固体剩余物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烧杯中的小木块变化情况是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Ⅱ.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回答:
(4)步骤①中锌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
(5)写出步骤①中发生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6)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
(7)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___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_______的质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B
6.B
7.C
8.D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 CaCO3 CuSO4 NaOH NaCl NH4NO3
17. 碳酸钠 12(合理即可) 2 硝酸钾
18. A B 相等 1:2 C 3 50
19. < 210g 冷却结晶 d
20.(1) 温室 增大
(2)
吸附
(3) 分子间隔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4) H2CO3 石蕊试液
(5) 气温、光照强度 水分含量
21.(1)ABC
(2) 16 置换反应 氢元素和氧元素
(3) 吸附作用 物理 过滤 增大了过滤面积 硬水
(4) 4.5
495.5 <
22. d 酒精(或C2H5OH) cd 110 150 铜和铁(或Cu和Fe) 氯化镁(或MgCl2)
23.(1) 80g 蒸发
(2) 180g 饱和 44.4%
(3) 增加 下沉
(4)让CuSO4和FeSO4完全反应
(5)或
(6)取少量固体D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步骤④加入稀硫酸已足量
(7) > 固体D的质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