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综合训练(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综合训练(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8 10: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下 第九单元 溶液 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4.夏季,鱼虾养殖塘内常放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如图),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A.增加观赏性 B.降低塘内水温
C.杀灭水中细菌 D.便于溶解氧气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t2℃时,溶质质量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甲 < 乙
B.当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tl℃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6.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7.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 B. C. D.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加入乙物质或蒸发溶剂能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D.t3℃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25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9.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有20g固体析出
10.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1.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时,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时,将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固体中含有少量的,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12.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3.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D.—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5.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5g硝酸钠
B.倒掉一半溶液
C.蒸发掉25g水
D.增加50g同种溶液
二、填空题
16.某小组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的信息,你认为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搅拌。
(2)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烧杯编号)与进行对照。
(3)选择和同时进行实验时,小科发现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结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选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______。
17.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
(3)要增大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 溶液的质量:甲>丙 D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18.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上升。这种物质是__(填字母)。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 ②称量和量取 ③计算 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
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
④取0.4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1g/cm3。则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9.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三、综合应用题
20.实验室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取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研成粉末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
(3)该石灰石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4)实验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5)若用36.5%的盐酸配制实验所用稀盐酸,则需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煅烧100t该种石灰石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实验室用装置B和C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室用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求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2.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
(4)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______浓度增大(填化学式)。
②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_____。
(5)已知一定条件下CO2与H2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CH4,与该反应类似,不同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______。
(6)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CO2,负值为净释放CO2。
①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______。
②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回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______的变化。
2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蔗糖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mL (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该小组的同学应选择下列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A. 10mL B.20mL C. 50mL D. 100mL
②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蔗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此时应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蔗糖 C.减少适量蔗糖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50g 10%的蔗糖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现将25.7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减少了9.6g.试回答:
①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A
6.D
7.B
8.C
9.D
10.B
11.B
12.B
13.B
14.C
15.C
16.(1) 温度 固体颗粒的大小 是否搅拌
(2)E
(3) 错 水的温度没有控制相同
17. t2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加入丙物质 D
18. NaCl C ③②①④ 0.1%
19. 40 25% 硝酸钾 BC
20. 80% 7.3% 320g 64.8t
21.(1)集气瓶
(2) 2KClO32KCl+3O2↑ a
(3)CaCO3+2HCl=CaCl2+H2O+CO2↑
(4)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x
x=0.4g
答: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22. 温室 增大 吸附 分子间隔 H2CO3 石蕊溶液 22:3 气温、光照强度 水分含量
23.(1) 5 45 C B 加速蔗糖溶解
(2) 9.6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