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7 07: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一、选择题(共15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h,双缝距离为d,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当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  )
A.h=1cm,d=0.1mm,l=1m
B.h=1mm,d=0.1mm,l=10cm
C.h=1mm,d=10cm,l=1m
D.h=1mm,d=0.1mm,l=1m
2.如图甲所示,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照射到双缝上,在双缝后面的光屏上能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若实验中仅改变某一个实验条件、而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的干涉图样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对于这两次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选用的激光器不同,乙图对应的激光的频率较高
B.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不同,乙图对应的L较大
C.双缝的间距不同,乙图对应的间距较大
D.激光器到双缝的距离不同,乙图对应的距离较大
3.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A.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B.减小光源到双缝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托马斯 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B.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后来由他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5.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一同学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若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但条纹间距变窄。以下改动可能会实现这个效果的是(  )
A.仅将滤光片向右移动靠近单缝 B.仅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
C.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滤光片 D.仅将单缝向左移动少许
6.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了使光屏上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下滤光片,光屏上将不能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
B.若单缝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中心的距离增大
C.若将双缝间的距离d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暗纹中心的距离增大
D.若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绿色,光屏上相邻两条暗纹中心的距离减小
7.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能减小干涉条纹间距的做法是( )
A.改用频率更小的光波 B.改用波长更长的光波
C.减小双缝间距 D.减小双缝与光屏间距
8.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B.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大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C.单色光1和单色光2分别用同一装置研究光的干涉,单色光2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D.单色光1和单色光2分别用同一装置研究光的干涉,单色光1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9.用图所示的装置来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时,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
A.狭缝屏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到达双缝屏时,双缝就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源
B.若入射光是白光,则像屏上的条纹是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
C.像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入射光波长的1.5倍时,该点处一定是亮条纹
D.双缝干涉中亮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10.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
C.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D.将滤光片放在单缝与双缝之间将改变实验结果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成了31次,则所测加速度偏小
B.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蓝色滤光片,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C.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必须选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
D.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时,若撒的痱子粉过多,所测分子直径偏小
12.一束含两种频率的单色光,平行于底边照射等腰三棱玻璃砖侧面,从另一侧面又平行射出,光线分为a、b两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B.a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于b光在玻璃中的速度
C.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条纹间距
D.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1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实验时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一条亮条纹中心对齐,记录为第一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线对准第六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图丙中手轮的示数,已知双缝间距为,双缝到屏的距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
B.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
C.图丙中手轮的示数为
D.相邻亮纹的间距为
E.红光波长约为
1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当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当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光源必须是相干光源
15.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做好如丙图所示调整后,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红色滤光片就可见到红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果将氦氖激光器激发出的激光作为光源,丙图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
A.滤光片 B.单缝 C.双缝 D.遮光筒
二、填空题
16.在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双缝干涉条纹时:
①观察到较模糊的干涉条纹,要使条纹变得清晰,可以调节拨杆使_________;
②要增大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可以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双缝与测量头间的距离。
17.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图,光源S到缝、的距离相等,为、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用波长为500nm的光实验时,光屏中央处呈现中央亮条纹(记为第0条亮条纹),P处呈现第2条亮条纹。当改用波长为400nm的光实验时,P处呈现第___________条__________(填“明条纹”或“暗条纹”)。为使P处呈现第2条亮条纹,可把光屏适当________(填“向左平移”或“向右平移”)。
18.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y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y2相比,△y1________△y2(填“>”、“=”或“<”)。若双缝之间的距离为0.3mm,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1.00m,某红光的干涉实验中测得第l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则该红光波长为_________m
三、综合题
19.如图所示,用激光束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后面屏上出现干涉条纹,其中单缝的作用是产生线光源,单缝、双缝应平行放置。
(1)若将单缝绕中心轴旋转(不超过90°),条纹将发生什么变化?
(2)若将双缝绕中心轴旋转(不超过90°),条纹将发生什么变化?
20.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已知两缝间的间距为,以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在离双缝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的宽度: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实验,测得的这种光的波长是多少?
21.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如图甲所示),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线时(如图乙),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A与B间有4条条纹,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求:
(1)图丙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多少毫米
(2)图丁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多少毫米
(3)所测光波的波长为多少米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要得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由可知,必须满足单缝宽度和双缝之间的距离都很小,双缝到屏的距离足够大。
故选D。
2.B
【详解】
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波长λ大的干涉条纹间距Δx大,而乙图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所以乙图对应的光波波长较长,频率较小,故A错误;
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乙图对应的干涉条纹间距Δx较大,则乙图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较大,故B正确;
C.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乙图的干涉条纹间距Δx较大,则可能是乙图对应的双缝间距d较小,故C错误;
D.光源到双缝的距离不影响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CD.由图可知,亮纹的宽度变大了,根据相邻两个亮(暗)纹间距
可知,若想增大亮纹宽度,可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增大波长或减小两个双缝间的距离d,而根据
增大波长相当于减小光的频率,因此A正确,CD错误;
B.改变光源到双缝的距离,不会改变条纹的宽度,B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托马斯 杨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故A错误;
B.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干涉现象,故B错误;
C.由公式可知,由于绿光的波长比红光短,而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C正确;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后来由赫兹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滤光片的作用是得到相干光源,靠近单缝和远离单缝不影响干涉,故A错误;
B.将单缝和双缝互换,失去产生干涉的条件,即没有相干光源,像屏上没有清晰的条纹,故B错误;
C.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滤光片,滤光片射向双缝等的光的波长λλ减小,根据
可知,条纹间距减小,故C正确;
D.仅将单缝向左移动少许,根据条纹间隔公式
知不会改变条纹间距,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取下滤光片,不同的色光干涉,在光屏上将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A错误;
B.若单缝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由于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则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中心的距离不变,B错误;
C.根据
将双缝的距离d增大,则光屏上相邻两条暗纹中心的距离减小,C错误;
D.若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绿色,色光的波长减小,根据
光屏上相邻两条暗纹中心的距离减小,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根据
可知,减小干涉条纹间距的方法是减小l和λ,或者增加d;
A.频率小的光波波长大,则条纹间距变大,A不符合题意;
B.改用波长更长的光波会增加条纹间距,B不符合题意;
C.减小双缝间距d会增加条纹间距,C不符合题意;
D.减小双缝与光屏间距l可减小条纹间距,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由图看出光在玻璃板上表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相等,单色光1的折射角小于单色光2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
得知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于单色光2的折射率,由
分析得知,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小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于单色光2的折射率,由临界角公式
分析得知,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故B错误;
CD.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于单色光2的折射率,结合频率大的光的折射率大可知单色光1的频率大于单色光2的频率,由
得知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单色光1和单色光2分别用同一装置研究光的干涉,由
可知单色光1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单色光2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此实验是通过分光法获得干涉光源,所以A正确.
B.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不是黑白相间的,选项B错误;
C.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波长的1.5倍时,该处应是暗纹,选项C错误.
D.相邻亮纹间距等于相邻暗纹间距,选项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不需放单缝和双缝,A错误;
B.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
B错误;
C.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C正确;
D.单缝可形成线光源,经滤光片成单色光,再到双缝,一分为二,形成相干光源,也能产生稳定干涉图样,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误将30次全振动记成了31次,所得的周期偏小,由

可得则所测加速度偏大,故A错误;
B.蓝光的波长比红光小,由
可得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小,故B正确;
C.在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若撒的痱子粉过多,则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偏小,由
可知,实验测量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A.光束从左侧水平射入三棱玻璃砖,折射后将向下传播,被底面反射后向另一侧传播,由几何关系可知,进入玻璃砖时折射角较大的光线,经反射后从另一侧射出的位置较高,由图可知,光线a位置高,说明折射角较大,则频率较高,故A错误;
B.由折射率
可知,折射率越大,a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越小,故B错误;
C.a光的频率较高,则波长较短,所以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也较小,故C正确;
D.由公式
可知,折射率越大,临界角越小,a光频率较高,在同种玻璃种折射率较大,则临界角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13.ADE
【详解】
A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减小双缝间距,增大单色光的波长,选项A正确,B错误;
C.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题图乙中手轮的示数为,题图丙中手轮的示数为,选项C错误;
DE.条纹间距
由条纹间距公式得
选项DE正确。
故选ADE。
14.BD
【详解】
A.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白光当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故A错误;
B.用红光当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亮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故B正确;
C.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故C错误;
D.双缝干涉的条件是必须有相干光源,故D正确。
故选BD。
15.AB
【详解】
由于氦氖激光器激发出的激光是单色光且方向性较强,故不需要滤光片和单缝,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16. 单缝与双缝平行; 增大
【详解】
(1)观察到较模糊的干涉条纹,是因为光线不能很好的叠加,要使条纹变得清晰,可以调节拨杆使单缝与双缝平行。
(2)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因此要增大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可以增大双缝与测量头间的距离。
17. 3 暗条纹 向右平移
【详解】
由波的干涉规律,P处呈现第2条亮条纹
当改用波长为的光实验时
可知P处呈现第3条暗条纹
由条纹间距公式
可知
当改用波长为的光实验时,则有

所以应有
即光屏应向右平移。
18. > 6.3×10-7m
【详解】
根据双缝干涉实验计算公式
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故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y1大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y2。
由题可知条纹间距为2.1mm。故
红光波长为6.3×10-7m。
19.见解析
【解析】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形成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形成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当单缝旋转时,双缝被照亮的面积减小,双缝虽然仍能形成相干光源,但由于通过双缝的光能量减少,所以屏上仍能产生干涉条纹,但条纹变暗。
(2)当双缝旋转时,同样会导致干涉条纹变暗。同时,干涉条纹保持与双缝平行,也随双缝的旋转而旋转。
20.6.725×10-7m
【详解】
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1条亮纹中心对齐时示数为
x1=2mm+33.2×0.01mm=2.332mm
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时示数为
x1=15mm+37.7×0.01mm=15.377mm
条纹间距离

求得光的波长为
21.(1)11.6mm (2)16.6mm (3)
【详解】
(1)题图丙游标卡尺的示数为11.6mm,
(2)题图丁游标卡尺的示数为16.6mm.
(3)两示数的差为5条条纹中心间距离,则相邻两条纹间距为

解得:.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