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在我们中国江苏省有一个村被誉为“中国天下第一村”?当年这个村就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天下第一村”,那么,我国的改革开放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先从哪个地方开始?是先人城市还是先从农村开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重点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了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①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2、改革的原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1.背景:
1、改革的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分户经营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3、改革的概况:
(2)开始(尝试):①时间、地点:
②特点: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的概况: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开始富裕起来。
不变
生产方式
土地公有制
分配方式
由统一劳动变为自主经营
由统一分配变为自负盈亏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
制度
生产力提高
变
生产
关系
小岗村的变与不变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推广:
结果: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3、改革的概况: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家庭(农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承包给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的任务
生产
自主权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广东乡镇企业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意义
②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发展。
原因:
结果: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业)
思考: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
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影响/意义: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
(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要关注民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合作探究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
生产责任制
1978年
尝试
发展
1983年
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化
兴办
乡镇企业
步骤:
解决农民温饱
让农民富起来
二、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了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时间 1984年10月
3.会议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4.指导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以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①所有制形式: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积极性提高
职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活力增强
二、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影响:
影 响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具体表现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VS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2、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国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课堂小结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D
C
随堂检测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决定( )
A.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 B.坚持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农村
4.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这表明
A.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