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租船教案
目标 1.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突破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并在交流和合作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余数的“取”与“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问题,即要熟悉商的“进一法”和“去尾法”。
难点 突破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为什么要“取”与为什么要“舍”的问题。
教法 采用创设情境、组织实践、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学法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小木棒。
过程 引入 春天到了,淘气和笑笑班级的同学准备去公园游玩,到了公园你们最想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知道淘气和笑笑他们最想做什么吗?(划船。) 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 要想划船,首先要做什么?(租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租船的问题。(板书课题:租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春游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已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
探新 1.获取信息。 提问:从情境图中你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到:我们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等信息。 你知道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吗? “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不能超过4人。 2.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想一想,22个人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同学们可以拿出草稿纸画一画,也可用小棒来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需要租几条船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要求学生在交流时要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计算,怎样回答问题的思路来进行。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口答,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让学生相互进行纠正,最后根据学生订正后统一的回答结果,进行板书: 22÷4=5(条)······2(人) 教师提出问题:在这里,我们租5条船行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至少要租6条船,因为余下的2人还必须乘坐1条船。所以必须租5+1=6(条)。
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提出你的分配方案,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分配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1条2人。(4x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2条船。每条3人:(4x4+6=22) 师小结: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我们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思考。如租船问题,如果只租5条船,只能让20个同学划船,有2人就没办法去划船,为了保证安全每条船不能超载,限乘4人,所以至少要租6条船。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筋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租船规定。 正当同学们玩的高兴的时候,被告知时间到,必须上岸了。但同学们玩兴正浓,不想上岸。你们认为他们怎样才能多玩一会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多给一些钱就可以了。那么,你们知道30元钱可以玩多长时间吗? 生:不知道。 为什么会不知道呢?(因为我们不知道1小时需要多少钱。)
出示课件:
有30元,现在你们算一下,租一条船最多可以划多长时间? 学生先独立思考。可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交流。得出算式: 30÷9=3(小时)······3(元) 师提问: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小时?为什么前面我们在计算船的只数时用5+1=6(条),而这里不能用3+1=4(时)呢? 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答的。 【设计意图】通过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能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以致用的数学。
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12页第1~5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学生试做教材第12页第6题。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汇报交流第(1)(2)小题。然后重点讲解第(3)小题。 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租1辆大车,那么就有25--7=18(人)坐小车,小车需要18÷4=4(辆)··.···2(人),所以是4+1=5辆。 如果租2辆大车,那么就有25-7x2=11(人)坐小车,小车需要11÷4=2(辆)····.·3(人),所以是2+1=3(辆) 如果租3辆大车,那么就有25-7x3=4(人)坐小车,小车需要4÷4=1(辆)。 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种方案是最合适的方案。但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任何一种方案都是值的肯定。 【设计意图】最后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了解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在独自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在讲解中让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并在现实活动的情境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 而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对于“如何安排才最合理”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在课堂上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更深入地体会知识。
板书 租船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问题。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商要加1的实际问题。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舍弃余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