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姆孙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量e=1.602×10-19 C
B.电子电荷量的精确值是卢瑟福测出的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毛皮摩擦过的PVC管靠近一细水流,发现细水流向靠近PVC管的方向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可以创造更多电荷
B.下雨天,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C.PVC管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代替本实验的PVC管,细水流会向远离玻璃棒的方向偏转
3.与头发丝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常能吸引轻小物体,这属于摩擦起电。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笔杆与头发丝摩擦时,电子从头发丝转移到笔杆上,笔杆因而带负电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4.某宏观带电物体,其所带电量不可能的是( )
A.8.0×10-19C B.6.4×10-17C C.4.8×10-16C D.3.2×10-20C
5.下列物理量的“负号”表示大小的是( )
A.速度 B.力做功为
C.重力势能 D.电量
6.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D.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7.导体A带6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4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元电荷就是原子核带的电荷量
C.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测得的
D.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电荷量的正负表示大小
9.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10.N95口罩中起阻隔作用的关键层是熔喷布,熔喷布的纤维里加入了驻极体材料,它能依靠静电感应吸附比熔喷布网状纤维孔洞小很多的0.1μm量级或更小的微粒,从而有了更好的过滤效果。制备驻极体的一种方法是对某些电介质材料进行加热熔化,然后在强电场中进行极化冷却。电介质中每个分子都呈电中性,但分子内正、负电荷分布并不完全重合,每个分子可以看成是等量异号的电荷对。如图所示,某种电介质未加电场时,分子取向随机排布,熔化时施加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正、负电荷受电场力的作用,分子取向会发生一致性的变化。冷却后撤掉电场,形成驻极体,分子取向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基本不变。这个过程就像铁在强磁场中磁化成磁铁的过程。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驻极体通过与吸入的空气中微粒的接触,使得微粒带电,从而起到吸附过滤作用
B.若放置时间过长,驻极体口罩会因电场衰减而过期,这是电荷中和的结果
C.驻极体就像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电场只存在于内部,外部没有电场
D.上述材料冷却后,撤去外电场,材料左边界带正电,右边界带负电
11.关于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一个质子 B.元电荷就是一个电子
C.元电荷就是一个一价离子 D.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12.如图所示,将塑料梳快速梳头发丝多次,观察到头发散开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塑料梳与头发丝之间相互感应起电
B.头发丝所受重力小,自然松散
C.头发丝受到空气浮力作用而散开
D.由于摩擦起电,头发丝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13.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14.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1C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5.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10-1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二、填空题
16.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17.摩擦起电: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__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____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_______电。
18.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当C移近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1)若撤去C,A、B下部金属箔片是_________(选填 “张开”或“闭合”)
(2)若先分离A、B,再撤去C,A、B下部金属箔片是_________(选填 “张开”或“闭合”)。在分离A、B的过程中,A、B 组成的系统电势能_______(选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
(3)静电感应的原因是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吗?
20.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撑的相同导体球,A带正电,电荷量为q,B和C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
(1)B、C都带等量的正电;
(2)B、C都带负电;
(3)B、C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4)B带q正电。
21.在图所示的实验中,导体分开后,A带上了的电荷。实验过程中,是电子由A转移到B还是由B转移到A?A、B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各是多少?
22.A、B两物体相互摩擦,A物体原来带的电荷,与B物体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变为.问:
(1)在此过程中,A物体得到了电子还是失去了电子
(2)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C
7.B
8.A
9.B
10.D
11.D
12.D
13.B
14.D
15.A
16. 排斥 吸引
17. 转移 负 正
18. 闭合 张开 减小 自由电荷
19.不可以,不可以
20.(1)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2)使A靠近B、C,B、C用导线接地后,断开导线;(3)用导线将B、C连接,使A靠近B,断开导线;(4)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让B再次与A接触分开后,B带q正电
21.由B转移到A,A得到的电子数为个,与B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22.(1)A物体得到了电子 (2)转移了个电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