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8 14: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对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热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课件、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火柴、酒精灯。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石棉网、坩埚钳、火柴、酒精灯、小试管、镊子。
(2)白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铁钉、镁带、细沙、砂纸。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引发思考 演示: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 提出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得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将以量的方面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联想、思考,不知不觉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探究 引导学生看书P90页并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试验探究。提出要求:带着问题做实验,记录实验测定的数据。【说明】实验一中采用微热锥形瓶的方法对实验进行改进;实验二中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分组实验】第一组做磷在空气中燃烧。第二组做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进行探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析讨论问题 【组织交流讨论】对实验一进行提问:1.在实验一中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2.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气球变化的原因?3.瓶底为什么放一些细沙 4.在这个实验中若不系个气球,结果会怎样?为什么?5.改进后的实验比课本实验有什么优点?还有其他方案吗?对实验二进行提问:1.在试验二中,同学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在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交流讨论】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并汇报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初步设想。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解决问题 总结质量守恒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距今有三百多年,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P94页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学生通过看书,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对研究化学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文科学的教育。
针对结论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提问】我们知道,发生化学反应后,构成反应物的分子等微粒要改变,变成新的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呢?它们会不会变成新的原子? 【思考】【讨论】 再次设疑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对定律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讨论 【讲解】(利用水电解示意图,引导学生注意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解决问题 【发问】化学反应前后,有三个“不变”,你能不能把它们总结一下?【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讨论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 让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提出问题 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发现矛盾中产生解决矛盾的信心和勇气。
活动探究 实验仍分两大组【提问】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相等?若产生的白烟全部收起来,结果会怎样? 【分组实验】并带着问题边做边想。第一组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第二组做镁带燃烧。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探索能力。
讨论分析 【提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质量这些情况?2.如何改进这两个装置使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各组汇报观察的现象【思考、讨论】 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发现矛盾中产生解决矛盾信心和勇气。
练习 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可以到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当仔细地观察并不是看表面质量是否相等,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看下面的练习。【展示投影】 【思考、回答】 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讨论问题 设计一个实验,测定铁钉生锈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提示: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学生猜想思考,并相互交流 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讨论、回答。①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得来的。②我很喜欢这种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真是受益匪浅。③知道质量守恒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④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若能及时思考并想办法进行实验,相信我们会有一些惊人的发现。同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自由发挥。 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
课堂练习
1.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100g水蒸发生成100g水蒸气,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因为化学反应中,存在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C、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小于原固体的质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在反应A+B=C+D中,若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6克。
2.大麻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毒品,大麻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则大麻的组成一定含_______元素,可能含______元素。
3.一种可以作燃料的物质X,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判断X的化学式为:
讨论
设计一个实验,测定铁钉生锈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
(提示: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节内容
2.课本P98 1、2、3.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 二、质量守恒定律
1、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现象:①、②、③ 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
结论: 总和。
2、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现象:①、②、③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结论: 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教学反思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