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演唱)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演唱)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7 11: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
2、通过学习《爱的人间》、从中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内涵,感受其优美的旋律、流畅、动人和极富感染力的歌词,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3、通过情景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爱的人间》的情趣和演唱特点,并能有感情的表达歌曲
2、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弱起小节、附点、休止符等
教学用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千手观音》的舞蹈视频再出示一组盲童图片,直接把学生引入本课的教学氛围之中。
师:然而不管是聋哑青年还是盲童,他们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正是那许许多多的爱让盲童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色彩与温暖,感受到了这充满爱的人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爱的人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对歌曲情绪的理解与把握。 )
二、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老师的问题: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整首歌曲又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次聆听,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请同学用字母标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导入下进入歌曲的初次聆听,让学生能够带着体会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让我们用歌声传递爱的力量,表达爱的心声,请更老师先来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2)用双响筒练习打击附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再将节奏放回到旋律中学习旋律,学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3)感人的歌词涌动着爱的主旋律。爱是永恒的主题,师生一起读歌词。
(4)填词演唱,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再次演唱。
教师:通过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你能感觉出这部分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带着温馨、优美的情绪再来演唱。
(设计意图:用音名哼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时,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四分休止符,提醒学生附点后十六分音符可以和后面的旋律连起来演唱就比较容易了)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听教师钢琴弹奏,学生用la模唱旋律。
(2)填词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3)处理歌曲情绪,带上情绪在唱一遍。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二段与第一段旋律不同的地方,练习唱好切分音和一音多字的节奏。
(设计意图:在与第一段歌词进行对比的聆听中,找出第二段歌词的变化,并学会歌词;理解歌词在第二段里所体现的情感升华。加以多种形式的演唱能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4、学唱歌曲第三部分。
(1)观察对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音乐的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2)师生演唱歌曲第三部分,教师用手语动作提醒学生三拍休止符的演唱。
(3)师生随伴奏音乐演唱第三部分。
5、完整演唱歌曲。
整首歌曲我们都学完了,下面我们带上幸福的感受,学生完整的演唱。要求:带上笑容,感受爱的温馨,爱的力量 。
(1)随教师钢琴伴奏演唱一遍。
(2)跟随音乐范唱师生一起演唱一遍。
三、实践与探究:
学习手语舞蹈《爱的人间》 ——爱的律动
师:爱在温暖的歌声中,爱在盲童的心坎里。孩子们,这首《爱的人间》广泛流传,温暖着无数的残障儿童,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手语舞来感恩这个社会。让我们起立,伸出自己的双手,和他们一起将爱的旋律传递吧!
1、播放视频,欣赏手语舞蹈。
2、师生共同学习。
3、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情景剧(如盲人过马路、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等),或演唱形式等。通过表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提升歌曲演唱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手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肢体语言的感染了,并体会聋哑人坚强、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展内心领会到的情感。)
四 、拓展与小结:
让我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让我们将所有的爱带出课堂,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爱,让我们的世界,真正成为“爱的人间”! 师生再次唱响《爱的人间》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