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压强 全章学案(无答案)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4.3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2-03-27 10:54:00 |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王超将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当两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现把两金属盒分别放在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金属盒所处 深度相同,则由图可知( )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无法判断
12.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木桶的粗细B.木桶的轻重C.最短的一块木板D.最长的一块木板
13.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
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
是pA和pB,则(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14.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15.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设液体甲的密度
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16、2014年11月15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桂平市召开,标志看这个西江黄金水道的控制性重大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大坝要建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主要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大藤峡水利枢纽正常蓄水水位为61.0m,正常蓄水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7.瓶内装部分水后密封放置(图甲),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压力F;若将其倒放(图乙)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压力F/,则( )
A.P>P/ B.P<P/
C.F>F/ D.F=F/
18、如图,三峡大坝的正常蓄水位为175 m,则深为20 m的某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Pa。轮船在通过三峡大坝时,需经过五级船闸才能完成“跳大坝”的壮举,船闸利用了 原理。(ρ =1×103 kg /m3,g=10 N/kg)
19、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容器,装有等深、等质量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_______ p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_____p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小华同学测得保温瓶瓶胆最大深度为30cm,装满水后,水对瓶底的最大压强是 Pa,若将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盆底的最大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g取10N/kg)
21、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作标记。这样做利用了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
2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 。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 。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C.盐水(ρ盐水=1.1×103kg/m3)
23、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出现这种情况,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24、一只重2N,底面积为0.02m2的平底薄壁容器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所盛的水重12N,容器高为15cm,容器中水深为12cm.求:
①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②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
③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
思维导图
①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液体的压强
②液体压强计
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 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②液体压强公式:P=gh
①定义
②特点
3.连通器 ③原理
④应用
五、效果检测
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都装有水,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
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4.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液体的压强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C.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5.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试管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在水未从试管流出前,水对
管底的压强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减小
C.不发生变化 D.先变大后变小
10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
授课标题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记住标准大气压值。3.说出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认识测量大气压强的两种气压计。4.能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用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2.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大气压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解释大气压强现象
复习检测
1.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液体的压强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C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 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2.潜水员潜到三峡库区20m深的水中,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他的身体表面积为2m2 ,则他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__N.(g=10N/kg)
3.塑料桶里装有20cm深的某种液体,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600Pa,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g=10N/kg)
4.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都装有水,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
5.一个圆柱形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10-2m2 ,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在里面装入深10cm的水,求:(1)水对底面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二、兴趣构建
1.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大气压强,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中考重要考点1-2分
三、知识讲解
学点一:实验证明大气压是否存在
提出问题: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气体也受重力作用,也具有流动性,那么气体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在马德堡市表演了一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第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活动体验:将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用手按住硬纸片倒置过来,观察现象;然后将杯口慢慢地转到竖直位置,观察现象。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思考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1)用吸管喝饮料,先吸走管内空气,管内气压远远小于管外的气压,饮料在管内外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管内,进入嘴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大气压力把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
归纳总结:1.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 或 。
2.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是 。
3.大气压强的方向: 。
4.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盖上有小孔、吸盘挂衣钩、抽水机、瓶吞鸡蛋等。
学点二:大气压的测量
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提出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为什么不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
(5)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会改变吗
(6)玻璃管的粗细影响水银的高度吗
(7)若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如何变化?
(8)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归纳总结:1.实验中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上是 ,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大气压支持管内的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 ,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通常把这样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2.p0= =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 。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又称无液气压计)
学点三:大气压的大小变化
实验操作: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的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空气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从楼下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变高。
实验结论:随着高度的增大,玻璃管内的水柱的高度会逐渐变大,表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归纳总结:
1.离地面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 。在海拔3 000 m以内,每上升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2.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
3.与天气有关,冬天一般比夏天气压要高;早晨比中午要高;晴天气比阴天气压高。
【反馈练习】
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米煮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冷。实际上是因为高山上的 较低,从而导致水的沸点 的缘故。在高山上应采用 来煮饭。
学点四: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课堂练习
1、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下列各段在图中为76cm的是( )
A.df
B.ec
C.bd
D.bc
3、下列现象中属于应用大气压强的是( )
A.用力捏小皮球,球变瘪了
B.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C.茶壶盖上留有小孔
D.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4、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皮碗对吸 B.瓶吞鸡蛋
C.纸托水杯 D.橡皮膜凸出
5、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 嘴把瓶子吸住 B. 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 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 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6、如图是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品。它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面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不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
C.挂上衣服后,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要比不挂衣服时大。
D.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7、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8、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等于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减小
9、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自制的气压计,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外界大气压减小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管内液柱高度上升
B.细管内液柱高度不变
C.细管内液柱高度下降
D.瓶子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10、在高山上煮不熟鸡蛋是由于( )
A.气压大沸点高 B.气压小沸点低 C.气压大沸点低 D.气压小沸点高
1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用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代替水银做实验,那么玻璃管的长度必须是 ( )
A.等于760毫米 B.小于760亳米 C.大于10米 D.等于10米
12、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13、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管内混入少量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
B.如果换更粗的玻璃管来进行实验,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
C.如果把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
D.如果在水银槽内注入少许水银,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
14、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1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16.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
A 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放斜了 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 玻璃管比较粗
17.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
A 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 B 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 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D 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18.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 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 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 玻璃管内顶端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19.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D 用抽水机抽水
20.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生产灯泡时,抽气机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时,很难将它们分开
21.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3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A 3×102N B 3×103N C 3×104N D 3×105N
22.用吸管从瓶子里吸饮料时,使饮料上升到嘴里的力是( )
A 嘴的吸力 B 大气的压力 C 瓶底的压力 D 瓶壁的吸力
23、如图所示,为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值表,请从表中查出海拔高度大约为1km处的乌鲁木齐的气压为 kPa;测得天山上某处气压约为80kPa,该处的高度是 km。
24、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 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25、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m2。那么,在标准大气压下1.5m2的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N。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因为 的缘故。(标准大气压p=1.0×105Pa)
26、李辉同学全家到西藏旅游,到达拉萨后发现带去的密封很好的袋装方便面内部气体膨胀了很多,这是因为李辉家所在地的大气压比拉萨的大气压 ,与膨胀前相比,这包方便面的质量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27、高压锅使用起来省时方便,主要是因为高压锅密封好性能好,能增大锅内液体上方的 ,从而使液体的沸点 .大气压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值越 ,但其变化并不均匀.
28、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大气压:抽气时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向空矿泉水瓶内倒入热水后迅速倒出并盖紧瓶盖,瓶子变扁了,这是 作用的结果;高山上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 (选填“高”或“低”),锅内水的沸点 (选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100℃。
思维导图
1.产生原因:气体有重力;有流动性
2.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 3.标准大气压:=1.013Pa
4.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5.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五、效果检测
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2.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 ,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变长 C.变短 D.无法确定
3.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 ( )
A.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4.大气压是由于气体的 、 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随着 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 ,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 。 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而 。
5.平原上生活的人在登山时,常会发生高山反应或叫高山病,在3千米以上会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9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
授课标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能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3.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流体压强跟流速相关的现象,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秘,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与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体验探索自然现象成功喜悦。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复习检测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
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3.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
A.玻璃管太长了 B.玻璃管放斜了 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玻璃管比较粗
4.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
A 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 B 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 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D 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5.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 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 玻璃管内顶端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6.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D 用抽水机抽水
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生产灯泡时,抽气机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时,很难将它们分开
二、兴趣构建
1.本节主要由“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2.本节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例如对于为什么庞大的飞机可以翱翔天空、为什么火车站台要设置安全线等,本节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考重要考点1-2分
三、知识讲解
情景引入:龙卷风的威力是如何获得?
学点一: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想想做做:做一做吹硬币实验,想一想硬币能向上跳起来的原因。
思路点拨:我们沿水平方向吹气,而硬币竖直向上跳起,说明硬币受到了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只能是硬币下方的空气施加的,说明硬币上方和下方的气压不同,而且是下方大、上方小。
活动体验:(1)对着两张自然下垂且平行的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白纸会向中间靠拢。
(2)将漏斗大口朝下,同时用手指轻轻地将球托在漏斗内,通过漏斗小口向下持续地吹气,将手指移开后乒乓球可以悬浮在原处并不掉落。
(3)在自然下垂的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飘起。
归纳总结: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 。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
【拓展延伸】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风为什么能掀翻屋顶?
3.现在你应该知道龙卷风的威力是如何获得的?
学点二:飞机的升力
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自主学习: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从而产生压力差,向上的升力就这样产生了。
归纳总结: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是,机翼上方空气流速 ,压强 ;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压强 ,机翼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
【反馈练习】
1.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2.有些跑车在车尾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如图所示,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凸起,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
(选填“大或小”),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 (选填“大或小”),这样,“气流偏导器”受到一个向 (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从而使车轮抓紧地面。
学点三:液体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猜一猜做一做】
用装有水的水槽,并排放入两小纸船,用注射器向 “两艘船”中间打水,观察“两艘船”的运动情况。
在线小测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与越 ______。
2.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3.在地铁或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要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 )
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
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飞尘
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吸”向车辆,造成危险
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吹向后倒地
4.秋天树叶落在路面,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时,路旁的树叶( )
A.从路旁吸向汽车 B.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C.不受影响 D.只向上飞扬
课堂练习
1.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主要原因是( )
A.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龙卷风内部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D.龙卷风产生了强大的静电,将物体吸上天空
2.如图所示,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发生形变。下列有关这 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3.几十吨重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如图为飞机机翼截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翼下方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B.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大,压强小
C.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小,压强大 D.机翼下方气流速度小,压强小
4.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发生事故,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5.小张同学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所示。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风扇迎面吹风,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18N;当电风扇吹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A.吹风能减少物体所受的重力
B.吹风能增加物体所受的重力
C.吹风使机翼模型上方的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气流速度,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D.吹风使机翼模型下方的气流速度大于上方的气流速度,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6.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飘动起来,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在地铁或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要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 )
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
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飞尘
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被“吸”向车辆造成危险
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吹向后倒地
8.航模小组制作了一款新型带侧翼的浮沉艇.浮沉艇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螺旋桨快速转动时,浮沉艇前进的同时能自行下潜.浮沉艇侧翼的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身整体抬高离开水面,从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
10.如图是汽车拉力赛途经的一段“S”形水平弯道,为了更安全,现场观众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1.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B.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C.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D.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12.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图13-44(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 )
A.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
B.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C.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D.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
13.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如上图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都有可能
14.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钢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D.用高压锅煮食物
15.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16.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17.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18.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 )
A.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19.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治“非典”的战役中,常用如右图所示的喷壶来喷药消毒.下列关于它在喷药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喷壶把药液汽化了 B.喷壶把药液液化了
C.喷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喷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0.如图,将两个气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当用力向两个气球中间吹气时,两个气球会 ( )
A.相互远离 B.相互靠近 C.保持不动 D.以上都有可能
21在靠近桌面桌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硬币能跳起的原因是: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方的压强比前方的压强大
C.硬币后方的压力比前方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22.如图所示,让自来水流过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最大的是 处,压强最小的是 处。
23.如图所示,用吸管向两个空易拉罐中间吹气,导致中间的空气流速加快, 减小,使得两易拉罐相互 (选填“靠近”或“远离”)。
24把一根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会看到A管中液面 ,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使压强 造成的结果。
25.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 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26如图所示,将小纸条自然下垂,靠近水龙头流下的水流,小纸条将 (选填“偏向”或“偏离”)水流,这一现象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 .
27.在玻璃瓶里装一些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这样小明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多功能物理实验演示器.当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液面升高,这说明 ;取一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如图5所示,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说明 .
28.如图所示,课堂上物理老师把一个轻的空纸盒竖立在讲台上,让电吹风的风从它左边侧面吹过(不吹到盒子),可以看到盒子将向____边倒(填“左”或“右”),这是因为__________。
思维导图
1.流体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流体压强预留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飞机的升力
五、效果检测
1.一场大雪过后,在公路雪地上行驶的小汽车,车后部常常会有雪附着在上面,对于这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汽车上与空气磨擦而吸引雪
B.车上原来有雪
C.司机为了保持车体干净而故意做的
D.汽车行驶时,车体两边的空气流速较大,是气压差的作用把雪掀起附着在上面的
2.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是某草原发生的一起龙卷风
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3.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人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4.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13TI题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