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词,尤其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谁能背一背?生背诗。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 对送别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感受诗的意境,为学新课打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诵读全诗,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读书。听范读,(课件)。指名读书。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学古诗的?生答。老师归纳总结一下,出示学习方法(课件)。指名读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 师:我们按照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诗,首先做什么?生答。师: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师:请找出诗中有哪些地名?它们什么关系呢?出示图,说说你的感受。师讲解地图。《送元二使安西》又叫《渭城曲》,唐代演唱此诗又称《阳关三叠》。师:我们理解了诗题,接下来干什么?生自由读诗的前两句。小组自学:借助字典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 通过预习,查字典由扶到放地理解诗句意思。并掌握自学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 小组自学:借助字典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师:你喜欢哪个字?为什么?(重点理解“新”)和书写。同桌对读前两句,读出早春的生机。指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创设了自然环境,那么前两句在写什么?师小结: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自然环境,可是,在这样一个清新的早晨,好朋友元二就要远行了。读读后两句。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前两句的?生答。下面按照学习前两句的方法,自学后两句,把你的学习结果汇报给大家。生汇报学习结果。(重点理解“更、无”)再读读,“劝君更尽一杯酒”我分明感觉到酒里还有别的滋味,你体会体会。指导学生看图,师讲解:当时阳关以西是无尽的荒漠,元二要经历3000公里的长途跋涉,交通工具很落后,陪伴他的只有荒漠、戈壁,在这离别的时刻,如果你是元二的好朋友,你会想什么?你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在这难舍难分的时刻,王维送别元二,应当读出酒中的深情。大家读一读。生读书。师小结: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说明了诗人没有说出的话比已经说出的话还要多的多。 对重点的字加以强调并指导书写。
品诗句 师:我们如何才能把王维与元二那种难舍难分的友情表现出来呢?即不能读得悲悲切切,也不能读得凄凄惨惨,要读出豪情,自己读一读再体会体会,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生读。师范读,生评价,师指导读法,介绍平仄规则。指名读。那后两句写了什么? 注重读法的指导以及评价。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自然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悟诗境 师:诗人为什么写送别还要写客舍、柔柳?景渲染了气氛……对照着插图,谁能把全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下?请同学们听音乐,一起背诵全诗。 借景抒情,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结束语 同学们,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友人分别是伤感的,但只要心中留有一份思念与牵挂,就不再令人感伤。因为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记下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份送别的情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