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4 11: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嘉峪关市一中12—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猗郁?(yī)? 颤动(zhàn)? 廿(niàn)四桥?? 妙处(chù)
B.房檩(lǐn)? 参差(cī)?? 瞥见?(piē)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罹(lí)难? 敛裾?(jū)? ? 梵婀玲(fán)????
D.桂棹(zhào)? 着(zhuò)衣? 潭柘(zhè)寺 ? 踱着步(duó)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 镶边 垝垣 义愤填膺
B.斑驳 训鸽 凋零 婆娑起舞
C.淅沥 桑葚 明月铛 窈窕淑女
D.蒲苇 玳瑁 鸳鸯 夜槌而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国民素质的关键在于民众而非精英,民众素
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整体素质。
B. 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
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C.过去30年,为了适应市场化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的治理机制不得不发生转变。
D.一位美国游客在金字塔附近游览时,突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原因是他的马被一块从地面
上突起的泥砖所绊倒。
4.下列选项中排序最准确的一项是(??? )
人可以不为财死,鸟可以不为食亡,那该是怎样的人?又该是怎样的鸟呢??
毫无疑问, 世间所有富人都将因此蒙羞。
①有胆,有识,有才,有手段,有谋略,有智慧,芸芸众生自然有得一比,但还须恪遵游戏规则
②梭罗那样只过简朴生活的圣人连朽骨都已不剩一根
③更多的人都是凡人,更多的鸟都是庸鸟,怎么办
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大家心服口服,倘若让意大利黑手党首领或某大国头号贪官成为世界首富,情形又将如何
⑤凤凰那样只食练食的异鸟则只在传说中出没
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很好,心态十分健康
A.②⑤③⑥①④?? B.①⑥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⑥?? D.①⑥②③⑤④
5.下列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的内容以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
指风、雅、颂、赋、比、兴。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是我国最早的文
人诗集。《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王羲之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集序》的
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是五言诗成熟
时期的代表作,号称“五言之冠冕”。 6.下列的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
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
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
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
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C.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
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
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郭沫若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巴金,原名李尧棠。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
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
【选篇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选篇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通“嘱”,叮嘱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竞周容以为度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1)而人之所罕至焉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吾以名吾亭 B.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C.商贾相与歌于市 D.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10.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
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
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
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
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第Ⅱ卷 表达运用 (共1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3分)
译文:
(3)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4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2.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只用一“重”字绾结。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13.古人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出“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4分)



四.默写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4.“乐府双璧”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诗经》中的“国风”与
《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并称“风骚”。
15. ,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真的猛士,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7.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 。
(朱自清《荷塘月色》)
18.①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② 山不厌高, 。 (曹操《短歌行》)
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屈原《离骚》)
④二情长劳劳, 。 《孔雀东雀东南飞》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误落尘网里,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0分)
香山红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握着你的手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肯定如织,红叶也应当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和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你我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很古的时候,秋风乍起时,它们可曾有幸听过人在树下奏琴?最古的曲子当然是《高山》和《流水》了。高山有乔木,流水无知音时,伯牙一砸琴,会有无数红叶飘落成泥吗?那琴,那被古人用木雕成的琴,年轻时便是一棵当然的树啊。当人的十指弹拨如雨,琴音流淌似水时,那是树的另一种生命形式呢!人和树,怎么就能如此相通呢?
今天再无人焚香净身,林中奏琴了。只有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的观赏红叶。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百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然而它们不是观音,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侃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为什么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深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多少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
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自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飘落在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的一棵树。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如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倒挂的金钟。蓝天下,风吹钟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什么树?!
柿树。北方的柿树。你说。?你还说,看见树的根部了吗?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
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蓝天若水,红叶如鱼。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选自《散文》,有改动)
19.作者在第3段中说“然而还是这里好”,其原因是什么?(4分)


20.请说说你对文中第6段画线处“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一句内涵的理解。(4分)


21.文中第14段中,作者说:“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的理由是什么?(6分)


22.文末“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中,“金属的音响”指什么?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6分)



语言运用(12分)
23.下列两道题任选一题。第1题请各写一个跟上句或下句成语结构相同的成语;第2题为谜语,各猜一个成语。(每题1分,共4分)
(1)成语对联
①守株待兔, 。
②雪中送炭, 。
③破釜沉舟, 。
④ ,放虎归山。
(2)猜谜语
①哑巴说话, 。
②举棋不定, 。
③滥竽充数, 。
④二、十、六、八、十, 。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_ __

25.爱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下面是一段关于血液传播的报道,请根据文意写出两条防范爱滋病的结论性意见。(4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或血液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输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就直接进入了血液循环。血液制品如VIII因子浓缩剂是从许多供血者的血浆中提取的,因此污染HIV的机会更大。美国供血者中约6%带有HIV,故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生产的VIII因子浓缩剂曾在世界各地的血友病患者中造成感染。法国一个血液中心被HIV污染,导致几千名受血者感染爱滋病。现在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如果供血者感染HIV后,供血时处于窗口期,则查不出HIV抗体。目前尚不能对所有供血者检测HIV抗原,因为检测HIV抗原设备复杂,费用昂贵。
鉴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共60分)
26.请以“冬天里的春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18分,)
1、B(A颤chàn C梵fàn D着zhuó)
2、A(B驯 C珰 D缒)
3、A(B“不仅”放在“让世界”之前,C“适应”和“建立”不搭配,D“原因”……“所”句式杂糅)
4、A
5、B(《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6、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
7、D (属:劝酒。《赤壁赋》:“举酒属客。”)
8、C (两个“乃”都是“才”的意思,副词.A 组,连词 介词。B 组,觉得,认为把…… 作为。D 组,助词 动词)
9、A (A 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其它三句是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10、D (注意文中“而吾亭适成”几个字)
11、
(1)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呀!(谬、
名、胜各1分)
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麦子,卦象认为是丰年之兆。(雨、有年、句式
各1分)
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
能把它们当做米饭。(使、雨、不得、以为)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12.重叠使用四个“行”字,极言行程之远,兼有分离长久之意。用复沓重叠的声调、弛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感情的沉重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13.“老”和“晚”。“老”并非只言年龄,更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身心憔悴、精神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迟暮之感。
四、默写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楚辞、离骚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竟自由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8.①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②海不厌深
③岂余心之可惩
④两情同依依
⑤齐彭殇为妄作
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0分)
19.①这里无人,与树的淡泊和作者的孤独相吻合。
②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你我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20.①世俗之人,并不能真正领略枫叶的内涵,只能欣赏红叶表面的美丽。
②他们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愚不可及的。
21.①红叶会以自己美丽的消亡换取爱者——树的生命之路。
②项羽却以“乌江自刎”的脆弱行为让虞姬的奉献精神付之东流。
22.①一是指艳如金钟般的柿果的阵阵脆响声;二是作者找寻到树的真正内涵的感受,宛如金属一般,铮然有声。
②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由开头“不见红叶”入题,到这里“红叶如鱼”,领悟到了枫叶的真正内涵,至此满载而归,含蓄地回答了开头的问题。
六、语言运用(12分)
23、
答案示例:(1)①缘木求鱼、掩耳盗铃。②锦上添花,雾里看花,纸上谈兵。③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乘风破浪。④引狼入室、引蛇出洞
(2)①指手划脚。②下落不明。③随声附和。④无独有偶
24、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25、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要慎重;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要加强和完善。
七、写作(共60分)
42分切入,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斤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早丰年之兆。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米饭。如今一场雨连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没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我就自己用来命名我的亭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