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7.1《青蒿素:改变人类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7.1《青蒿素:改变人类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7 14: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目标
1.阅读知识性读物,能准确、迅速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2.能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能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能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根据小标题内容学习作者是如何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禅师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运用所学去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屠呦呦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学习不同领域学者们
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课 堂 导 入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如上写道。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蒿素的发现历程。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的方法,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标志着人类抗疟步入新纪元。从发现青蒿能抗疟到青蒿素首次临床试用,只用了2年,速度之快,在药物研发史上极为罕见。屠呦呦团队后来又创制出临床抗疟药效高于青蒿素且复燃率低的新药双氢青蒿素,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青蒿素享誉世界,让一株寂寂无名的“小草”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药”,成为中医药带给世界民众健康福祉的生动诠释。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是屠呦呦的人生追求。“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屠呦呦的声音铿锵有力,“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她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她“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她颁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一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科学家。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迄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631年,意大利传教士萨鲁布里诺(AgostinoSalumbrino)从南美洲秘鲁人那里获得了一种有效治疗热病的药物——金鸡纳树皮(cinchonabark)并将之带回欧洲用于热病治疗,不久人们发现该药对间歇热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820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PierreJoseph)和药学家卡文托(JosephBienaimé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分离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并将之命名为奎宁(quinine)。
1944年,美国有机化学家伍德沃德(RobertWoodward)与德林(WilliamDoering)第一次成功地人工合成奎宁。此后,科学家们对抗疟药不断改进,形成了以奎宁等为代表的芳、杂环甲醇类,以氯喹等为代表的4-氨基喹啉类,以及以阿莫地喹等为代表的杂环氨酚类抗疟药。这些抗疟药在人类防治疟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药物的大量长期使用,疟原虫的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演讲词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词特点
针对性
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鼓动性
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整体性
演讲词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
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
临场性
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预读字音
精髓( suǐ ) 赠予( zèng ) 秘鲁( bì )
疟疾(nüè ) 呼吁(yù ) 相悖( bèi )
浸渍( zì ) 砒霜( pī ) 症候( zhèng hòu )
发掘( jué ) 活血化瘀( yū )
第二部分(5-15)
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
第四部分(21-25)
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
第三部分(16-20)
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1-4)
屠呦呦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自己的医学初衷
文本感知
课文段落层次划分
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
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01
中药砒霜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02
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石杉碱甲,可治疗老年痴呆症。
03
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04
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
05
芍药苷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06
生物力药理学用于防病治病。
07
文本感知
文本感知
本文设立多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每个小标题能够体现不同的内容,能简要概括具体语段的核心内容.
效果上:每个小标题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结构上:让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文章的论证特点是什么?
论证结构:总—分—总
论证思路:第二部分先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结中医药的贡献,符合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先写青蒿素再写双青蒿素符合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将奎宁和青蒿素进行对比,奎宁的发现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而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赠予人类的瑰宝。意在突出中医药学对作者研究发现的重大价值。
引用论证:引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的话:又方,清号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屠呦呦低温提取,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意在阐明中医的魅力与价值。
举例论证:举了砒霜、石杉碱甲的疗效,意在阐明中医药智慧的多样化,为呼吁世界关注中医药奠基。
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给你什么启发?和同学交流。
在第一阶段搜集了众多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
查找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线索,改变提取方式,找到突破口。
从20世纪70年代,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生长 在北方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作为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最初将青蒿素制成药片,但老式压片机造成药片成分偏差。随后采取胶囊方式,取得很好的疗效。
启示启发
例:做人要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涉及什么样的领域,要时刻记得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整体,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的投入其中。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明确: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努力中,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一小步。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是中医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 予她灵感和启示。
“然而,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
比如中药砒 霜、千层塔,等也被用于现代医疗。
这些例子只不过是中医对人类馈赠的沧海一粟。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拥有的丰富的宝藏是无尽的。
课后作业
观看视频《功勋-屠呦呦》
板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默默无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
执着探索、忘我奉献、创新意识、
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屠呦呦
默默无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
执着探索、忘我奉献、创新意识、
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