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 罗曼罗兰曾说: “一个不幸的人,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创造欢乐给予世界! 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命运交响曲 我要紧紧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目标:1、了解何为的基本情况。
2、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主题。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
志,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老年贝多芬 生平略述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有欧洲“乐圣”之称。以《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交响乐最为出名,小提琴、钢琴协奏曲成绩斐然。一生饱受耳疾折磨。耳疾起于二十八岁,五十岁时全聋,众多登峰造极的作品均是这期间的作品。一生坎坷:童年凄苦,盛年患病,晚年失意落魄!没有恋人、没有健康、没有知音、没有家族、没有理解,亦没有财富!但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世界没有给予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
中年贝多芬青年贝多芬少年贝多芬背景资料贝多芬:(1770-1827)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年少时便显出了音乐上的天赋,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加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8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与人交流时只得借助用谈话册手写。但是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部《英雄》、第五部《命运》、第六部《田园》、第九部《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等。 关于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从此开始创作生涯。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不辍笔,他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艺术的热爱、理想不懈追求一如既往。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和弥散曲两部等。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贝多芬(1770——1827)
( )国( )家、( )家。维也纳古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 )( )等九部,另有歌剧、戏剧、钢琴协奏曲等。德国 作曲 钢琴 《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的形象从女佣——见证人的角度,介绍他的基本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
(1--5)
从客人的眼光,描写再现他的形象。(6—9)
从主人公的角度,展示它的内心世界,表现其性格。(10—27)
由表及里、深入地了解他思考题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几件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 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贝多芬和客人谈话
贝多芬回忆往事返回跳读全文 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
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
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五英尺左右1英尺≈0.3米外貌描写整体:局部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衣服脸部手特写: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手由内到外由前到后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整体印象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部/脸的特写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色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由上到下远近外貌描写整体--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
就是他能担负得起.特写: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
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坚强(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刚毅(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
不拘小节(艺术家性格)
刚毅、坚强、沉郁、执着(无比生的意志)局部 --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脸: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贝多芬的形象有坚忍无比的意志
严肃而善良
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热爱自然 献身音乐与世不和谐的性格行为皆源于耳聋的痛苦。返回女佣看贝多芬 请你抓住文中词句,说
说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是怎样
的? 找出文中描写客人看到的贝多芬形象的语句,说说客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客人看贝多芬 从贝多芬的话中来看看
他如何看待自己?贝多芬看贝多芬不同的视角女佣眼中
(生活的见证人)
客人眼中
(陌生的观察者)
贝多芬自己
(袒露内心世界)
生活艰苦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坚忍无比 生的意志
不妥协不屈服
抗争厄运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
孤独需安静
不拘小节
独立自理 不耐烦我看贝多芬 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思想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 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问题研究1.“你们胆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问题研究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很吃惊。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试结合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分析)(1)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
(2)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倒落了的火山”指耳聋;
“熔岩”指创造激情。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造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的什么?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6、“听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贝多芬虽然因耳聋与人交流困难,但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领悟音乐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误解他,离去,但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加以引申开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画了一位与贝多芬经历相似的文学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经历、性格与贝多芬很相似。这部书是以贝多芬为原形创作的。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心里的音乐”——他与命运的抗争。
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 他“心里的音乐”,即他与命运的抗争。写一写心中的感动:
面对着平凡而又伟大的贝多芬,此时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参考下面的“颁奖词”,深情抒写心中的感动。
《感动中国》 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
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一个人很坚强,但是如果他一帆风顺,他坚强的神经就不会被触动。因此不幸往往能激发坚强。遇到不幸的人们啊,不要悲伤、不要消沉,不幸往往能造就成功,愿天下不幸的人在不幸中找到自信。 你还知道其他遇到不幸的人通过坚强的意志和与世抗争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例子吗?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她叫王峥,中国第一位盲人女大学生;
她叫周婷婷,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女大学
生。二人同时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之
后,你成了我的眼睛,我成了你的耳朵,
携手组成“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 你叫“海伦”,我叫“凯勒”
迎新联欢会结束后,余兴未消的周婷婷对王峥说:“很小的时候,爸爸
就给我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海伦,他希望我像美国残疾人作家、教育家
海伦·凯勒那样自强不息。”
“‘海伦’这个名字好哇。我也起一个英文名字,就叫‘凯勒’吧。”“海伦·凯勒
也是王峥多年崇拜的偶像,她兴奋地抓住了婷婷的手,说:“我们就合二为一,
做中国的‘海伦·凯勒’吧”。中国的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H (1904~1936) 苏联
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
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
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
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
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
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
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
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
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
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
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
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
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
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在他34岁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阿炳(1893-1950):
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
江苏无锡人。阿炳简介 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雨果
坚强是命运的擎天柱让好书伴我们快乐成长…… 《轮椅上的梦》(张海迪)
《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写法归纳本文的作者显示了:
1、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本文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