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7 18: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岸密切交往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2.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文献等,提取有关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导入 展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及其颁奖词,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回家的路如此艰辛?为了早日回家,两岸同胞都做了哪些努力? 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两岸关系产生一定的考,进而顺利导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及其问题由来 教师展示台湾省地图和相关的介绍。 使学生对台湾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列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交往密切的重大事件。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归旧知,加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连贯性。
教师展示三张图片,阐述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台湾问题的实质。 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学生需要明白其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2.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 教师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政策的变化。 学生根据时间轴对“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有个初步的感知 使学生对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政策的变化有个初步感知,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3.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两岸关系发展的事件。 学生根据教材按照时间顺序,说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 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提取能力和时间观念。
教师再请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实施主体是什么。 然后逐一对这些事件进行讲解。 学生通过这些不同主体对两岸关系的推进,加深对两岸关系理解。 通过不同主体对两岸关系的推进,使学生明白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和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过渡: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的交往在不同领域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
知识讲解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师通过时间轴和图片展示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 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的日益密切。
知识讲解三、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 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 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促进两岸关系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顾所学和提升学生历史作答能力。
教师展示两则材料,让学生思考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史料运用和有效信息的提取的能力。
随堂练习
1.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A )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实现通邮、通航
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2.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举行“汪辜会谈”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3.2015年,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面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B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由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