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7 18: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核心是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我国的现实和历史状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存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也为实现祖国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背景,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2.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少数民族发展概况,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重要影响。
3.分析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爱我中华》《各民族大合影》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他们大致都集中在哪些地方?我国对少数民族都实行了哪些制度和政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出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通过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图片调动学生注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民族大团结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教师:我国是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汉族就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开创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
展示图片:《满族士兵射猎图》《昭君出塞图》《回民支队》
教师:上述图片中,我们能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展示图片:《中国各民族分布地图》
展示材料: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
教师:同学们,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从中能看出我国民族分布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很多民族杂居在一起。
教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们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其作为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展示图片:《少数民族代表进入人大会堂》《宁夏自治区政府主席作报告》
展示材料: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三个阶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2)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展示图片:
教师: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学生回答: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展示图片:《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区示意图》
教师: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
展示材料,提问通过分析材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
教师:通过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教师先通过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的历史图片,让学生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再加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因此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教材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介绍,通过地图对各民族区域自治区进行简介。最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习近平的讲话材料向学生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意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能力。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动画,直观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点。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呢?
二、共同繁荣发展
1.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
展示图片:《生活贫困》《交通落后》《农奴劳作》
展示材料:
西藏农奴制下的法律将人分为三等九级。“上等上级人”的命价等于与他尸体重量相同的黄金量的价值。“下等下级人”的命价为一根草绳的价值。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
教师:你能从材料和图片中提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过渡:面对建国初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的状况,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呢?
2.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展示图片:《西藏庆祝农奴翻身纪念活动》《西藏农奴投票选举》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会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面对建国初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的状况,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呢?
展示图片:《中央对西藏补助政策》《西藏自治区人均GDP图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与援助,派出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经济建设。
展示图片:《回族清真寺》《藏族格萨尔王传》《傣族泼水节》
教师: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整理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教师:西部地区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差距巨大,针对这种现象国家采取一种什么发展战略呢?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战略。
教师总结:20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展示图片:《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新疆塔里木油田》
教师:接下来,我们对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进行一个总结。
展示表格:
展示材料: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习近平
【想一想】我们作为中学生,该如何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
(2)积极参与帮助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3)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4)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事。
(设计意图)表格归纳法、图示逻辑分析法、名人史料引用分析法,是锻炼学生潜能思维的有效方法,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本处让学生以表格形式分析总结王安石变法内容,以图示逻辑法分析新旧势力不同矛盾,以名人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使课堂教学既丰富又有信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收集‘民族大团结’邮票”活动。通过本活动,加深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都是我们各个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没有各民族的努力奋斗、和衷共济,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各民族只有把自身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中国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