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
1950-1952
1956
1958
1966-1976
1978
回首新中国探索强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艰辛探索三十载,改革迈步从头跃!
课堂导入
材料: “改革开放就好比打开一扇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是会飞进来的。开窗的目的是为了室内更有生机,而不是为了接纳苍蝇。
——邓小平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 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改革春风吹满地,但是也进来了蚊子苍蝇,这里的蚊子苍蝇指什么?
1.邓小平理论初步产生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
1.邓小平理论初步产生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邓小平理论正式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十二大上讲话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想一想】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
——私营企业家关广梅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姓资?姓社?
4.邓小平理论充实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4.邓小平理论充实发展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4.邓小平理论充实发展
(2)南方谈话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4.邓小平理论充实发展
材料一:
邓小平南巡谈话要义,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加速经济发展,大胆解放思想,破除“姓社姓资”束缚,扫除一切“左”的障碍,使我国经济迅速跨上一个新台阶。
——何平、刘思扬《中国人民的儿子:记者笔下的邓小平》
材料二: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负责陪同邓小平的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邓小平理论充实发展
【想一想】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历史地图】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路线示意图”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5.邓小平理论最终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2年,在北京召开
2.领导人:江泽民
3.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中共十六大的召开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 2007年,在北京召开
2.领导人:胡锦涛
3.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4.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中共十七大的召开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科学发展观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2年,在北京召开
2.领导人:习近平
3.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内容: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7年
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个转变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个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合作探究】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打跨了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裕,国家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国情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现在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