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7.2 弹力(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7.2 弹力(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7 15: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弹力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用面团捏一只小白兔 B.用橡皮泥捏一个小泥人
C.用力拉弓把箭射出 D.用力把弹簧拉直
2.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弹簧对手的拉力 B.手对弹簧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伸长了2cm,已知细线受到的拉力为5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3N,则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  )
A.2N和7N B.5N和7N C.3N和5N D.3N和8N
4.一根弹簧原长10cm,在它的下端挂0.98N的钩码时,弹簧长度为12cm.如果在测量范围内再挂两个同样的钩码,此时弹簧的长度应是(  )
A.12cm B.16cm C.13cm D.14cm
5.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当在弹簧上作用1N的拉力时,两弹簧都能伸长0.5cm,图中的两只球重都是3N,则两条弹簧的伸长之和是(  )
A.1.5cm B.3cm C.4.5cm D.6cm
6.实验室中的一个弹簧秤因弹簧断裂而损坏。小红看到弹簧断裂处很靠近弹簧的一端,他就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较长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秤测量时,现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A.现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大
B.现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小
C.现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一致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7.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必须竖直提着用
B.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C.使用前,指针应指在零刻度线处
D.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8.如图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3 N B.5 N C.8 N D.2 N
10.两位同学沿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各用20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A.0N B.40N C.20N D.小于10N
11.已知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12.在学校拔河比赛中,八(5)班和八(1)班势均力敌,每边同学总的力都约为5000N,如果在绳的中间装一个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5000N B.10000N C.0N D.2500N
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3.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g=10N/kg)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弹簧的原长为   cm;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弹簧的使用范围内,   。
(3)小华做出了如图乙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   。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若用此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量程是   。
1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g取10N/kg):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指针示数(cm) 5.0 5.5 6.0 6.5 7.0 7.5 7.8 7.8 7.8
(1)根据这项研究制作的测量仪器是   ;
(2)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得到的结论是   ;
(3)该弹簧原长是   cm,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
15.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弹簧下未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   ,弹簧的伸长为   。
(2)当弹簧的伸长达到4cm时,弹簧的拉力为   N。
(3)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这说明   。
(4)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
(5)根据数据我们可知,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是否成正比   (填是或否)。
16.(1)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所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在使用前若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处,则需先   ;物体M的重力大小为   。
(2)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构件完好。由于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回复到零刻度线,只能校到0.2N处,你估计具体的错误可能是   。这个弹簧测力计还能用吗?   (填“能”或“不能”).如果用它测力时,读数为3.6N,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实际为   。
(3)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物体的重力   
B.物体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物体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物体的拉力。
17.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操作,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重)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L/m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18.为研究弹簧的性质,我们在竖直悬挂的轻质弹簧下加挂钩码(如图a),同时记录弹簧总长度L与钩码质量m,所得数据记录在表中。已知弹簧原长L0=6.0cm。实验过程中,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不计弹簧所受的重力。(g取10N/kg)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力F/N 0 0.3 0.6 0.9     1.5
弹簧总长度L/cm 6.0 7.2 8.4 9.6 10.8 12.0
弹簧伸长量△x/cm     1.2 2.4 3.6 4.8 6.0
(1)实验中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请将表格中弹力的数据补充完整;
(2)分析表格中对的数据,请将表格中弹簧伸长量数据补充完整;
(3)请在图b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
(4)分析表格中数据或图象可以定量得出:在弹性限度内,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析】解:A、用面团捏小兔子时面团发生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A不符合题意;
B、用橡皮泥捏泥人,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B不符合题意;
C、拉弓射箭时弓发生的形变,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C符合题意;
D、弹簧被拉直后,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解析】解: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弹簧产生弹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弹力的受力物体是人手和墙壁;所以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是弹簧对墙壁的拉力、弹簧对手的拉力,故A正确。
【答案】A。
3.【解析】解:弹簧的弹力为:F=kx=100N/m×0.02m=2N;
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
F拉=F+GA
5N=2N+GA
GA=3N;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上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
F+F支=GB
2N+3N=GB
GB=5N,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4.【解析】解:弹簧下端挂0.98N的重物,长度由10cm变成12cm,伸长了2cm,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在下端再挂两个同样的钩码,弹簧在原有基础上会伸长2cm的两倍,总伸长量为3×2cm=6cm,故总长度变为10cm+6m=16cm。
【答案】B。
5.【解析】解:A弹簧受6N拉力后的伸长量为:6N×=3cm;B受3N的拉力后的伸长量为3N×=1.5cm;故两条弹簧的总伸长量为:3cm+1.5cm=4.5cm。
【答案】C。
6.【解析】解:弹簧变短后,它的劲度系数会增大,在同样的拉力作用下,伸长量会比原来减小,如果仍用原来的刻度盘,其示数会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7.【解析】解:
A、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沿竖直方向使用,也可以沿水平或其它方向使用,故A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最大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故B正确;
C、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不在0刻线的要调零,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要过指针与刻度面垂直,故D正确。
【答案】A。
8.【解析】解:A、钩码应该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不能倒置测量,故A错误
B、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的挂钩上,手拿中部时弹簧测力计不一定在竖直方向上,不能保证拉力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倾斜使用时,拉力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C错误;
D、沿斜面拉动钩码,拉力方向与斜面平行,故D正确。
【答案】D。
9.【解析】解:由于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而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弹簧秤受到乙对它一个向右的拉力,这个拉力就等于乙的重力,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这个拉力,即等于乙的重力3N。
【答案】A。
10.【解析】解:弹簧测力计指示的力为:在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下,一端的拉力数值,两位同学沿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各用20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20N。
【答案】C。
11.【解析】解: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
在这四种情况下,弹簧的质量都为零,弹簧的弹力都等于弹簧右端的拉力F,故四根弹簧的伸长量相同,即l1=l2=l3=l4;故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12.【解析】解:
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5000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5000N,故A正确。
【答案】A。
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3.【解析】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2cm;
(2)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结合表中数据读图像可知,弹簧的原长为2cm,所以横坐标应从2cm处开始,所以图1错误;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即使再增加物体的重力,弹簧也不会再伸长,故图3错误;所以只有图2符合题意。
(4)当弹簧的长度为7.5cm时,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当弹簧伸长7cm时所受的拉力即可弹簧的最大测量值,为F=G=mg=0.25kg×10N/kg=2.5N;所以量程为0~2.5N。
【答案】(1)2;(2)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2;(4)0~2.5N。
14.【解析】解:(1)实验研究的是弹簧长度和外力的关系,在已学的物理仪器中,弹簧测力计符合该实验的实际应用;
(2)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5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5cm;
当弹簧的长度为7.8cm时,弹簧的长度不会改变,因此当弹簧伸长7.5cm时所受的拉力即为弹簧的量程,即F=G=mg=0.25kg×10N/kg=2.5N,即量程为0~2.5N。
【答案】(1)弹簧测力计;(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5;0~2.5。
15.【解析】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2cm;此时伸长的长度为0cm;
(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弹簧的伸长达到4cm时,弹簧的指针位置是6cm,此时钩码质量是200g,所以的弹簧的拉力F=G钩码=mg=0.2kg×10N/kg=2N;
(3)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说明拉力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4)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比。
(5)根据数据我们可知,弹簧不受拉力时,长度为2cm;在弹性限度内,也就是说在钩码质量在0﹣300g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因此不能说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答案】(1)2cm;0cm;(2)2;(3)拉力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5)否。
16.【解析】解:
(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为5N,所以该弹簧测力计所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过5N;在使用前若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处,则需先校零,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物体M的重力也为2N;
(2)由于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回复到零刻度线,只能校到0.2N处,具体的错误可能是测量的力超过测力计量程;
此时弹簧测力计还能用,如果用它测力时,读数为3.6N,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实际为3.6N﹣0.2N=3.4N;
(3)不计弹簧的重力,在竖直方向弹簧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吊环的拉力和物体的拉力,其中物体的拉力是弹簧发生形变的原因。故选C。
【答案】(1)5N;调零;2N;(2)测量的力超过测力计量程;能;3.4N;(3)C。
17.【解析】解:(1)①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②分析数据发现,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图象如下:
(3)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1)刻度尺;4;(2)如图;(3)正确。【答案】(1)刻度尺; 4;(2)见上图;(3)正确。
18.【解析】解:
(1)由题意可知,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第5次的弹力:F=G=mg=0.12kg×10N/kg=1.2N;
(2)当钩码质量为0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弹簧的伸长量为0;
(3)根据表中的数据,先描点,再连线,见下图。
(4)分析表格中数据或图象可以定量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成正比。
【答案】(1)1.2;(2)0;(3)见上图;(4)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