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运输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流程
一、实验内容设计
四、实验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六、实验教学反思
二、实验教学目标
三、实验方法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1.教材展示心脏的结构图,心脏结构较为复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2.实验活动单一,缺少趣味性,对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不易理解和掌握
(一)教材原型
教材地位
(二)实验设计思路
1.将“观察与思考”改为探究实验,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心脏外部形态结构
2.向心脏注水猜想内部联通情况,动手解剖猪心来认识心脏的结构
3.通过演示血液的流动过程,直观感知心脏的工作原理和作为泵的作用
4.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因此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一个心脏结构模型
5.显色反应模型,模拟血液的流动,能较为直观、形象地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不仅便于学生掌握心脏的组成结构,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教学目标
观察猪心脏的结构,能说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态
通过解剖心脏,能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活动规律,
以及相连的血管
1.理性思维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探究能力
3.生命观念
社会责任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爱护心脏,热爱运动,珍爱生命等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观察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二)
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准备
(一)
(三)
课堂延伸
(四)
巩固提高
(一)实验课前准备
1.实验器材
新鲜猪心、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一次性手套、水管、清洗球、实验报告单、自制血液循环演示器。
2.显色反应
在组装完成的系统中注入红水、蓝水显色反应代表血液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在血管内装入棉花同时放入颜料鲜红和蓝色(深红),在深红变鲜红之间加入84消毒液(分别表示动脉血、静脉血)。
3.准备学生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指导
1.实验内容应包括心脏的位置、大小形态结构和工作原理
2.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用具使用安全。
3.注意时间安排,观察要细心大胆,并做好记录。
(三)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1.听声音猜谜语创设
2.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
3.课堂延伸促发展
4.巩固提升
打一人体器官
大如拳头像个桃,
关在小房日夜跳。
伴你工作和休息,
人人说它最重要。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听声音能识别是什么器官发出的?
2.设置疑问,引导合作探究
我们心脏的位置在哪里? 心脏长什么样子的呢?它又为何不停的跳动呢?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的两肺之间
实验一:观察猪心脏外部形态结构
①观察猪心外部形态、大小、组成结构,动手捏一捏心房与心室壁,感受其厚薄。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学生能得到实结果: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如本人的拳头大小,形如桃
②引导学生注入清水,观察出水的管道
既然它们相互流通,那他们是如何联通的呢?由此引起学生思考,
实验现象:从上下腔静脉进入的水从肺动脉流出;从肺静脉进入的水从主动脉流出
实验二:解剖猪心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活动任务:1.解剖猪心,对照教材插图识别四个腔室、瓣膜的结构和位置、心脏壁的厚薄和四个腔室与外部血管的连接情况
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两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心脏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果
活动任务:2.用尺子测量左右心房与心室厚度;动脉、静脉血管的直径、厚度;上下拨动房室瓣,猜想内部血流方向并做好记录。
通过测量,用数据说明: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动脉比静脉壁厚。
实验三:演示血液流动
①感知血液在心脏右侧流动过程
实验结果: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经过肺动脉流出.
感知血液在心脏左侧流动过程
实验结果:动脉血从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经过主动脉将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感知心脏工作原理
通过观察,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心房收缩),再由心室压入动脉(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血液再次进入心房心室(心房心室同时舒张,动脉瓣关闭)。室瓣与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
课堂小结
上房下室向下通,
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房室动脉瓣膜挡;
血液倒流可预防。
完成实验报告
口诀:
3.课堂延伸、促发展
一般人的心率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
4.巩固提升
1.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下面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A. 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需提供足够的动力,为身体各部分提供养料和氧气B. 左心室内的血液来自肺静脉,里面含较多的氧气,需要较大的动力C. 主动脉管腔较小,血流需要的动力大D. 左心室内的血液比较多
2.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 )A. 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B. ①和②之间有瓣膜,防止血液从②流向①C. 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D. 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3.心脏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这就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只能是( C )A:从心室→心房→动脉 B:从心室→心房→静脉C:从心房→心室→动脉 D:从心房→心室→静脉4.下图是心脏及其相连的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 ;心脏的四腔中,流静脉血的是[ ] 和[ ] 。(2)图中②瓣膜的作用是 ,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5.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A表示__________收缩,血液穿过瓣膜进入__________的过程。(2)B表示____________收缩,心房和心室间瓣膜关闭,血液进入肺动脉和[1]__________的过程。(3)随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这有利于肺部的血液经[3]___________(血管名称),以及全身各处的血液经[2]___________(血管名称)返回心脏。(4)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研究发现,长期、持久、有规律地有氧耐力运动,会使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肌的__________能力增强,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
位置、形状和大小
结构:四腔室、瓣膜
相连血管:房与静脉 室与动脉动
左心室 左心房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四腔室
六、实验教学后的反思
1.本实验以生物课标为教学指导,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重视学生的直观教学,通过探究实验,既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期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观察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本模型具有能真正模拟血液循环过程,使循环系统一目了然,演示操作简单方便,液体流动清晰可见,符合科学原理,直观实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特点。且能反复使用。用途适用于“血液循环”的教学。
3.本实验有待改进之处:解剖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