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魏亚丽大侯二中什么叫新闻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简明小结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
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
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
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
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
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
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
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里。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
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
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主体课文分析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课文分析3、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
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为什么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
九江”? 答: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大军渡江情况的
顺序相吻合。课文分析4、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提问:1.画横线字注音:荻港获得锐不可当当真歼灭阡陌纤维要塞阻塞塞车huòdídāngdàngjiānqiānxiānsàisèsāi提问预留作业:2.本文的导语是什么3.哪部分是本文的主体4.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区域。20日夜起……课文结束“此种情况……不起丝毫作用”。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揭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向的关键,这段议论深化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1.本文的标题是什么 2.新闻的要素是什么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找出电头,说明其作用导语部分交代哪些内容?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大军数量战线长度作战地点作战结果2.三部分是如何衔接的?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五时——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内容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时同日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伯恩到芜湖的那一天”,与“汤伯恩21日到芜湖”衔接3.主体部分三个层次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因为中路军渡江情况在先已经报道过了,西路军渡江情况与中路军相似,较详细。东路军情况写的最为详细,这是因为此处敌情与前两处都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嘘为“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些,才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事件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件的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事件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4找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时间:从20日夜起。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此句中的“不料”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同时又是对敌人的强烈的( )。神勇嘲讽“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一句中,能把“南京”改为“蒋介石政府”吗?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
1949年4月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20日夜——21日夜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30万2/3大部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