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认识原子核
一、选择题(共12题)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
B.居里夫妇从沥青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确定了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2.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需衰变过程中释放、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表示β射线,其穿透能力最强
B.②⑤表示γ射线,其穿透能力最强
C.③⑥表示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强
D.②⑤表示γ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的光子动量大于紫外线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
C.在发生轻核聚变或重核裂变后,核子的平均质量均变小
D.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相等
4.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A.X射线 B.α射线 C.射线 D.γ射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核是可以分割的
B.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据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理论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贝可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指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6.下列关于原子核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的电荷量,但质量数是它的质量
C.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原子核的核内有90个中子
7.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是( )
A.粒子散射 B.光电效应 C.天然放射现象 D.氢原子光谱
8.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强相互作用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约是10-10m
9.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 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X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
B.100个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 放射线是波长很长的光子,穿透能力较弱
10.关于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子数
C.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同位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11.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B.电子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
12.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例如是的“镜像核”,同样也是的“镜像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互为“镜像核”
B.和互为“镜像核”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D.核反应的生成物中有α粒子,该反应是α衰变
二、填空题
13.代表_________核,核电荷数_________,质子数_________,电子数_________中子数_________,质量数_________.
14.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有些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_____,在元素周
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为放射源,为一纸板,纸板与计数器之间有磁感应强度为的强磁场。先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中没有______(填“”“”或“”)粒子;再将纸板移开,计数器计数率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中有______(填“”“”或“”)粒子。
综合题
17.氢的三种同位素的核中分别含有0、1、2个中子,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符号。
18.已知有碳12、碳13、碳14三种同位素原子,问它们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及核外电子数分别是多少?
19.用符号表示以下原子核,并说出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
(1)粒子;
(2)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核;
(3)电荷数为8、质量数为17的氧原子核;
(4)质量数为40的钾原子核;
(5)电荷数为86、核子数为222的氡原子核。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然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电火花,这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居里夫妇从沥青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确定了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α射线实质为氦核流,带正电,β射线为电子流,带负电,γ射线为高频电磁波,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①为β射线,②为γ射线,③为α射线;根据左手定则,α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故④是α射线,β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右,故⑥是β射线,⑤是γ射线,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A.①④表示β射线,其穿透能力最强,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②⑤表示γ射线,其穿透能力最强,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③⑥表示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强,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②⑤表示γ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强,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3.C
【详解】
根据,红外线的频率小于紫外线,则红外线的光子动量小于紫外线,选项A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选项B错误;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中,都会释放一定的能量,根据质量亏损可知,核子的平均质量都将减小,故C正确;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C.
4.D
【详解】
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α射线不能穿过钢板,β射线只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而γ射线能穿透钢板.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B
【详解】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而不是原子核,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不是普朗克,故C错误;
D.贝可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但是是卢瑟福预言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A.天然放射现象中,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新核,因此说明了原子核可以再分,故A项正确;
B.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故B项错误;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项错误;
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90,中子数为144,故D项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A错误;
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B错误;
C.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C正确;
D.是氢原子内的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的光子而得到的光谱,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C.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但是因为核外的电子虽然所占体积很大,质量却是很小,所以几乎整个原子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到原子核,故A正确,C错误;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故B错误;
D.原子的直径数量级约是10-10m,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
A项: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的电荷数为92,质量数为235,则中子数为143,故A正确;
B项: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B错误;
C项: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小,故C错误;
D项:衰变发出的 放射线是波长很长的光子,穿透能力很强,故D错误.
10.AC
【详解】
A.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的位置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故A正确;
BCD.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则核子数不同,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AC。
11.AD
【详解】
放射线是从原子核发出,所以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电子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B错误;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只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C错误;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D正确.
12.BC
【详解】
AB.根据“镜像核”的定义,和互为“镜像核”,选项B正确,A错误;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选项C正确;
D.核反应的生成物中虽有α粒子,但该反应是聚变反应,选项D错误;故选BC.
13. 钍 90 90 90 144 234
【详解】
为90号元素,代表钍核,核电荷数为90,质子数为90,电子数为90,中子数为144,质量数为234。
14.
【详解】
根据核反应的规律: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出该生产物为。
根据核反应的规律: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出该生产物为。
根据核反应的规律: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出该生产物为。
根据核反应的规律: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出该生产物为。
15. 质子数 中子数 同位素
【详解】
有些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16.
【详解】
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的计数率保持不变,说明穿过纸板的粒子中无带电粒子,故没有粒子;再将纸板移开,计数率大幅上升,说明放射源中有穿透力很弱的粒子,因此有粒子。
17.,,
【详解】
根据同位素定义,可得氢的三种同位素,当含有中子数为0时,符号为;当含有中子数为1时,符号为;当含有中子数为2时,符号为。
18.见解析
【解析】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因为原子不带电,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碳12、碳13、碳14的质子数相同,都是6,所以核外电子数都是6;
核子数为元素的质量数,即碳12、碳13、碳14的质量数分别为12、13、14;
中子数为核子数减去质子数,即碳12、碳13、碳14的中子数分别为6、7、8。
19.见解析
【解析】
(1);质子数2,中子数2;
(2);质子数6,中子数8;
(3);质子数8,中子数9;
(4);质子数19,中子数21;
(5);质子数86,中子数136。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