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
授课标题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 用物质的微观特性解释其宏观表现。
复习检测
如图1所示,小明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人拉绳的力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动滑轮重?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沿水平方向将一个重2000N,底面积为0.5m2的物体A向左匀速拉动2 m,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600N,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250N,则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Pa;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
二、兴趣构建
1.本节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都跟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用来解释许多有关现象,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和理解热现象的理论依据,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
2.中考重要考点1分
三、知识讲解
课堂引入:打开一瓶香水,一会儿满屋生香,这是为什么呢?
一、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
1.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的,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 如果把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这说明了什么?
分子很 ,数目 。
二、分子热运动
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现象:处于上方充满空气的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深,处于下方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浅。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分子在 。
实验展示:
1.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你会看什么现象?为什么?静放几天后,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说明为什么?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吗?如何设计一个实验去研究。
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扩散越 。
【跟踪典例】
下列现象中 ,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知识拓展】分子运动与物体机械运动的区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出问题】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演示实验1】
让学生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什么?
【演示实验2】
让学生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
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原因。
【归纳总结】
固体和液体的分子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
【想一想】
向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撒入少量的盐,发现水没有溢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分子间有 。
提出问题:1.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液体和固体难以被压缩?
2.气体可以无限被压缩吗?分子间不但存在引力,还有 。
(1)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分子间的作用力 。
(2)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 ,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3)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比固体的 ,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体的 ,比固体的 。
【难点突破】
(1)弹簧被压缩,相当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弹簧被拉长,相当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相当于分子处于平衡状态,引力等于斥力。
(4)弹簧被拉直,不能恢复原状,相当于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极其微弱。
课堂练习
1.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它包含几个分子
C.一个尘埃就是一个分子
D.它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2.关于扩散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3.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5.关于分子,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6.如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左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8.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9. 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对此现象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明显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10. 如图,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2. 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均匀
C.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 D.倒置装满水的玻璃杯后纸片不掉下
13.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14.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15.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6.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17.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20.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22.如图15-2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23.泡绿茶时,水由无色变为绿色,这是 的结果。“冷水泡茶慢慢浓”这个事实表明 。
24.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把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 (选填“引力”或“斥力”)。
25.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 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 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 2.5在空中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 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 。
26. 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 (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27.五月玉兰花绽放时,在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____________
28. 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 ,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29.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_(填物态变化名称)。
思维导图
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①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 ②分子的热运动
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①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的作用力
②固体、液体、气体的比较
五、效果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 把煤堆放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也发黑了。
B 把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静止的装满水的小杯里,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甜了
C 煮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D 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舞 B 夏天,玉兰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瑞雪飘飘3、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事实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分子间有空隙C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D 分子存在引力
3.以下现象:(1)把酒精和水相混合,混合液的体积要缩小;(2)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的压强加到1.0×104—2.0×104个标准大气压时,瓶内的油能从钢瓶壁上渗出,以上事实共同反映了分子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常言道“破镜不能重圆”,这是由于镜子被打碎后,再全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之间距离变_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几乎没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缘故。
图15-1
图15-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