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3.3比热容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3.3比热容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7 21: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
授课标题 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跟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和放热公式Q放 =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2.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等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根据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复习检测
内能是物体内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总和。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4、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
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发烫
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
二、兴趣构建
1.比热容是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内容抽象,而且涉的物理量较多
2.比热容是在温度、热量基础上引出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3.中考重要考点1分
三、知识讲解
图中显示的四个地区,昼夜温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烧开一壶水与半壶水,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还是半壶水吸收的热量多?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烧成开水水吸收的热量多还是烧成温水吸收的热量多?
3.以上说明烧水时,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另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一样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两个、电加热器两个、质量相同水和食用油各200g、烧杯(500ml)两个、温度计(0~1000C)两只、细线1m、停表(0~60min)、天平及砝码。
实验步骤:
1.参考上图,装好实验器材,把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倒入烧杯
中,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对水和食用油加热,观察温度计的度数,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归纳总结】
由探究实验我们知道: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比热容
1.什么是比热容?符号是什么?
2.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用符号怎样表示?
3.水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归纳总结: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2.单位:焦/(千克 摄氏度)
符号:J/(kg ℃)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
意思是:1千克的水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重点强调】
1.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另一种描述:
1千克的水在温度降低1℃时所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比热容。
1.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 它为多少
2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水与冰的比热容是否相同
3. 分析比热容表,可以找出哪些规律?
表中规律:
①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②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可能相等。
③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问题讨论】
冬天为什么用暖气水做“热源”?
在北方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让热水缓缓流过散热器,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降低时,放出较多的热量。
2.汽车为什么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在汽车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发热很多,可以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吸热作为冷却剂,当它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较多。
(三)热量的计算
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表示质量为1 kg的铝块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请计算:质量为2kg的铝块温度从30℃升高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1.如果用:Q吸表示物质吸收的热量
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m表示物体的质量
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初温)
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
总结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公式为
同理若Q放表示物质放出的热量,那么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
公式为
若△t表示变化温度,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公式如何写?
写出求比热容的变形公式。利用该公式来记忆理解比热容的定义。
【以例代讲突出重点】
1.某司机一次向车内加质量为10kg、温度是25℃的水,结果水的温度升高
到65℃,问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 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课堂练习
1.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是为了比较(  )
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不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C.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2.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3.下列情况中,比热容发生变化的是(  )
A.水温从80 ℃升高到90 ℃
B.把圆柱铁条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小一半
D.水结成冰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快
5.比热容大的物质(  )
A.难热难冷     B.易热易冷
C.难热易冷 D.难冷易热
6.一块铁由10 ℃上升到50 ℃吸收的热量为Q1,由100 ℃降至50 ℃放出的热量为Q2,则(  )
A.Q1>Q2 B.Q1=Q2
C.Q17. 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则
A.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 B.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
C.初温低的吸收热量多 D.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8.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 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是
A. a 液体比热容大
B. b 液体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   A.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B.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小丽同学对冰加热,将冰融化成水直至沸腾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D.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无关系的是( )
 
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
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1:2 B.2:1 C.2:9 D.9:2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分别放入三个大烧杯中,其中甲图大烧杯中装有水,乙图大烧杯中装有油,丙图大烧杯中装有砂子,用同样的热源加热,加热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大烧杯中水的温度为100℃,油的温度为300℃,砂子的温度为600℃,则甲乙丙三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14.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 D.水的凝固点较低
15.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5-6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16.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9∶2 B.2∶9 C.1∶2 D.2∶1
17.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18.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高
19.美丽的柳叶湖是常德市的一颗明珠,她不仅以其旖旎的风光令人们流连忘返,更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在盛夏避暑的好去处。柳叶湖的水面宽广,蓄水量丰富,而水的    比砂石的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要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砂石升高的温度,因而夏天里人们在柳叶湖边会感到很舒服。
20.早晨,小华为奶奶整理床铺时,将装有1 kg水的热水袋取出,发现水的温度已从昨天晚上的90 ℃降低到20 ℃,则热水放出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21.某同学6月8日听收音机时,记下了部分内陆与沿海城市的天气预报信息,如表中所示,请观察并分析该表,你所发现的问题是     ;请运用物理知识对发现的问题给出解释         。
北京 晴 23~36 ℃
哈尔滨 晴 16~30 ℃
厦门 晴 26~30 ℃
青岛 晴 20~25 ℃
……
22.过去常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      的性质,某汽车水箱中装了8kg的水,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23.有甲、乙两个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质量之比为2:1,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24.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25.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 g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 ℃升高到42 ℃,妈妈至少要用60 ℃的热水多少千克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 J/(kg·℃),不计热量损失〕
思维导图
①定义
1.比热容 ②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比热容
吸热公式Q吸=cm(t-t0)
2.热量计算
放热公式Q放 =cm(t0-t)
五、效果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
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 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时间/min
温度/℃
a
b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