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7 21: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
授课标题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4.了解自由电子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
复习检测
1.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C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OC)
2.一锅炉每天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的热
求: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
二、兴趣构建
1.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的内容
2.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中考重要考点1分
三、知识讲解
1.自然界中只有   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2.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3.原子由   和   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在核外运动。   带负电,所带的电荷量为    C,是最   的带电单位;   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   ,原子整体   电性。
4.    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5.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    。金属导电靠的是    ,溶液导电靠的是    。
一、两种电荷
思考讨论: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等。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趣味实验: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根据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动手试一试。
实验器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泡沫颗粒。
实验方法: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靠近碎纸屑或泡沫颗粒,看是否能将其吸起。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什么是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 起电发生放电的缘故。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 ,而具有了 的性质。
二、电荷间的作用
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都带了电。玻璃棒带的电荷与橡胶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
实验探究: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不相同。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各带什么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荷。
       叫电荷量。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精致导练
1.如图是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泡沫球的现象,则泡沫球带      电 ,这是因为      。
如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三、验电器
思考: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如果一个带电体与一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
2.如果一个带电体与一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为什么?
3.如果让你设计出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你会使用哪一种原理呢?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 如图所示的仪器叫      ,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      ,这是因为      。
3.实验室常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        。
四、原子及其结构
【问题驱动】
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      电,      带负电。
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e=1.6×10-19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想一想:为什么通过摩擦会物使体带电呢?
摩擦起电的实质: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是:     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摩擦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     上,毛皮因     而带正电,同时橡胶棒
因     而带     电。
五、导体和绝缘体
(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实验现象: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减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实验结论:电荷在橡胶棒中不可以定向移动,橡胶棒不可以导电;电荷在金属棒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棒可以导电。
(1)什么是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2)什么是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3)导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点拨: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3)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溶液中存在阴离子和阳离子,溶液导电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以致用:油罐车上常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 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
B.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
C.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许多脏物
 
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死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 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3、在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4、图4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 的 带电情况是()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C.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负电、丙带正电或不带电
6、如图3所示,小杜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7、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8、如图所示,是四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已知A球带负电荷,则B、C、D三球带电荷的情况是(  )
A.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正电荷
B.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负电荷
C.B球带正电荷,C球带负电荷,D球带正电荷
D.B球带正电荷,C球带负电荷,D球带负电荷
9、甲、乙两个性质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由此可知,这两种物体中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  )
A.甲的比乙的大 B.乙的比甲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的各种氢原子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
1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笔杆 B.橡胶手套
C.不锈钢尺 D.陶瓷碗
12、运送燃油的油罐车的尾部有一根铁链一直拖到地上,这是为了(  )
A.使车辆更加美观
B.增大车受到的摩擦力
C.用于固定油箱
D.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导走,避免燃油起火
13、如图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截面图,图中C是按钮,D是外壳,A、B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则(  )
A.A、B、C是导体,D是绝缘体
B.A、B、D是导体,C是绝缘体
C.A和B是导体,C和D是绝缘体
D.C和D是导体,A和B是绝缘体
14、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15、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16.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库仑 B.伏特 C.欧姆 D.瓦特
17.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
A .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18.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吸引,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19.导体是 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绝缘体是 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20.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因为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带有____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以致叶片上特别容易脏
21.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小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可以观察到水流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屏箔就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___________
23、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璧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2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失去/得到)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下图甲所示,箔片张开的原因是 .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
25.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淘气的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图中的排斥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6、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有    而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7、小明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感到怀疑,请你帮他进行推测和实验,并总结出结论。
(1)推测:           。
(2)实验一: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A1、A2靠近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B1、B2靠近相互排斥,但A1、B1或A2、B2靠近却相互吸引。
推理1:这个现象说明A1和A2、B1和B2分别带的是    电荷,而A1和B1、A2和B2分别带的是    电荷,因此自然界至少有    电荷。
(3)实验二:用摩擦的方法使别的物体带电,实验发现带电后的物体凡是与A1、A2相互吸引的必定跟B1、B2相互排斥,凡是与B1、B2相互吸引的必定与A1、A2相互排斥。
推理2:任何一个带电体所带电荷,要么与A1、A2带的是同种电荷,要么与B1、B2带的是同种电荷,不存在    电荷。
(4)结论:           。
思维导图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1.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
两种电荷 2.原子及其结构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3.导体和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五、效果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摩擦起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2.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甲和乙,相互排斥,那么甲球一定是 ( )
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乙球相同的电荷
3.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橡胶手套 B 玻璃杯 C 塑料盆 D 钢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