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历史-后阶段复习备考建议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历史-后阶段复习备考建议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23:0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2022届高三-历史-后阶段复习备考建议
一、解读高考评价 理解命题立意精髓
 
二、何谓必备知识?
=主干知识+历史常识+知识延伸
  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
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主干知识只限于三本必修
主干知识要特别重视历史概念的辨析和知识的延伸
  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知识延伸:知识的逻辑体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28、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学术背景差异
  ①前者在儒学上孔孟并重,在道学上偏重老子,在佛学上偏重唯识宗。
  ②后者在儒学上偏重孟子,在道学上偏重庄子,在佛学上偏重禅宗。 。
程朱理学核心主张:
①本体论:天理是宇宙的本原,万物只是
 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心性论:天理与道德伦理直接相连
(客观唯心,也有唯物主义者)
③认识论(“穷天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
  格物致知的终极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王阳明心性论 无善无恶
(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知识延伸: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例 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今天的拉美国家大多采纳;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议会共和的责任内阁制,至1958年宪法确立半总统半议会制;1990年两德统一后实行议会共和制。据此判断今天以下哪国总统有权解散议会?
  A.美国  B.墨西哥  C.德国  D.法国
三、何谓关键能力
  A.阅读理解、信息提取能力
  B.文字表达能力
  C.思辨能力
  1、选择题的难点主要在于思辨性
  2、非选择题17、18题和选做题主要考查四种思维能力
  3. 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更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非选择题17、18题及选做题主要以历史思维能立意,包括归纳思维、比较思维、分析思维与演绎思维。
  (湖南2021)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9分)
(湖南2021)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9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四、何谓历史学科素养
19题考查的目标
阐释、论证、评价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13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本题侧重于学科能力的考查,首先是阅读能力,
即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信息一:汉代的州集中于
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信息
二: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其次是阐释能
力,如对信息一进行阐释,可以得出结论,即汉唐间
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对信息二进行阐释,可
以得出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的结论。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2016文综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全国文综1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例18(2018全国文综1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全国卷1)42.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五、重视文学艺术史的教学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高考中的体现
  6.图1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
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
图1《冰嬉图》(乾隆时期)
六、重视图片、地图、表格、日记、书信等素材
  2021湖南高考卷1图片、1曲线图、
2地图、5表格
  例1、(12分)阅读“西晋移民图”与“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回答问题:
  读以上两幅地图,获取有关这一历史时期的信息(政治、经济或者文化)任意两点,并对其进行说明。
  答案:(三点任选两点)
  信息一: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说明:西晋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之久(史称“永嘉之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内侵,西晋灭亡。之后多个少数民族建立十多个政权,相互攻占,北方长期动乱。西晋灭亡后,皇室南渡,建立东晋,大约100年间南方相对稳定,与十六国对峙。(6分)
  信息二:经济上,北民南迁,江南得到开发。说明:从“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人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生产工具与技术,加上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保境安民的措施,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6分)
  信息三:文化上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从西晋到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黄河流域,与当地汉人融合,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一方面少数民族被逐渐汉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被带入中原地区,如饮食起居及民族性格等,为中华文化带来了活力。(6分)
  例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列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并阐述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或者说含蓄、内敛);注重群体组合的美,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方式为主;注重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6分)可从中国文化的特点来阐述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并阐述中国传统建筑是怎样反映传统文化的(6分)
  例3(12分)、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读图,指出宋金最终对峙维持的大致界限,并分析中
  国古代历史上南北政权要想维持对峙一般以此为界的理由
  【答案提示】 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4分)古代政权要想维持对峙,必须要有大致相当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政治与军事都依赖于经济实力,而古代农业社会的政权的经济实力则依赖于一定的土地与人口。宋金以秦岭—淮河为界,则拥有大致相当的土地与人口,从而可以拥有大致相当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从而实现南北对峙。(8分)
  例4(12分)1787年法国画家达维特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请就这幅名画本身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义写一段评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