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了解 “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 “双百 ”方针 。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1954年,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国帮助时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论十大关系》(1956年)
1、中国面临着什么威胁?
2、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怎么办?
来自美国的核威胁
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怎样研制原子弹?
谁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们又遇到了怎样的难题?
邓稼先(1924-1986)
回国报效
别妻离子
隐姓埋名
1960年,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处在饥饿的边缘。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穷的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
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
面临
问题
保密、通讯、辐射、物资运输
1964年,原子弹装配完成
技术空白
基地选择
原料难得
自力更生
攻坚克难
全民出动
代价很大
青
海
金
银
滩
草
原
四周环山、高寒缺氧、海拔3千米
高原荒漠
条件艰苦
要求:
1.严格保密
2.保障安全
3.物资运输便利
困难:
1.“铀”提纯要求高
2.提炼手段落后
3.原料需求迫切
开采、水冶、烤干、提练、铀浓缩到铀元件制造等上百道工序
两弹一星
含义:
两弹: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新知讲解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导
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氢弹
氢弹爆炸
两弹一星
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实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五个)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
试爆成功
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4
1967
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之后,西方依然看不起中国,当时的美国媒体就叫喊:中国的原子弹是废品,形容为有弹无枪。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傲慢地说:“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无从发挥作用。从现在看,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
钱学森(1911-2009)
______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6
1966年,中国的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中国的航天之路就此开启。
_____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人造地球卫星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出演,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愿得此生常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代表人物:
邓稼先
(1924-1986)
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弹一星元勋
稼先写的,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杨振宁《邓稼先》
工作条件艰苦,与原子弹研究共用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每周只有10个小时计算时间都在夜里,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大家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于敏讲话
两弹一星元勋
代表人物:
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1926-2019)
一生辗转三千里 氢弹能挡百万师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维护世界和平。
两弹: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根据材料回答,“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
使用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10月16日
结合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原因:为抵制帝国主义的威胁和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意义: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原因和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团队展示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世界第三
1999
神舟一号
2003
神舟五号
神舟七号
2008
无人飞船
空间对接
漫步太空
载人飞船
2016
神舟十一号
航天技术取得辉煌成就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性命……
1960年 开始进行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6年 文革席卷全国,袁隆平被关进牛棚,试验秧苗全部被毁。
1968年 试验秧苗在雨夜被人连根拔起,即将成功的实验再次中止。
1969年 3000多组杂交组合实验,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1970年 云南遭遇7.7级大地震,伤亡近5万。地震震中距离袁隆平所在的元江县只有150公里。
1973年 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一、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团队展示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在文革期间,袁隆平六十个多实验棚被砸烂,他找到残存秧苗继续研究。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水稻。
(1930- )现今89岁
解决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
解决世界性饥 饿问题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恶性疟原虫对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研制新药成为世界性棘手问题。当时中国南方普遍存在疟疾问题,感染人数非常之大,每年导致十几万人死亡。
造成疟疾的疟原虫
青蒿素
屠呦呦团队展示
人物: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1930- )现今89岁
青蒿素
成就: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nue)疾的新方法
.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死亡率极高。
屠呦呦领奖
……青蒿素的发现为严重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疗法。……屠呦呦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不可估量的。
——诺贝尔奖评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①党和政府的重视
②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③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合作探究
在这些科学家身上看到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这些科学家和航天员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类别 文化成就
长篇 小说
话剧
音乐舞 蹈史诗
电影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林则徐》、《英雄儿女》
2、成果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戏剧:话剧《茶馆》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
文学: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音乐: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优秀代表作
红岩
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时代的风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3、改革开放后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本课小结
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氢弹 1967年
东方红1号 1970年
代表:邓稼先、钱学森
太空漫步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
青蒿素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发展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练习
【1】标志着我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导弹发射
C.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建立导弹部队
【2】2007年他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 )
A.钱伟长 B.钱学森 C.屠呦呦 D.袁隆平
A
B
【3】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应美方要求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加之先前出手对付中兴公司,我们看到美国封杀中国技术的决心,但是我们的科学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可以突出重围,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们( )
A.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载人成功
C.研制歼-20 D.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A
【4】2019年3月1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这是我国长征号火箭的第300次飞行.1970年,我国用长征火箭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二号
C.嫦娥二号 D.东方红一号
D
【5】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B
【6】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是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的
B.青蒿素是在2015年被发现的
C.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
D.屠呦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
【7】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鼓足干净,力争上游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发展文艺,服务大众
A
【8】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前的文学作品的是( )
①《红岩》 ②《青春之歌》
③《英雄儿女》 ④《平凡的世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