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21: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翩然(piān) 窥探(kuī) 龟裂(jūn) 追溯(sù)
B.狩猎(shóu) 山麓(lù) 楔形(qī) 雾霭(ǎi)
C.栖息(qī) 陨石(yún) 刨刮(bào) 潮汐(xī)
D.连翘(qiào) 缄默(jiān) 遗骸(hái) 农谚(y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1)消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改为
(2)天衣无逢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哺乳动物 改为
(3)诸如此类 难以署信 黄道吉日 叹为观止 改为
(4)水乳交溶 一马当先 有益无损 气势磅礴 改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4分)
(1)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 )了。
A.周密 B.紧密 C.致密 D.严密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预测 C.观测 D.观望
(3)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 )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A,抗拒 B.抵抗 C.拒绝 D.抵制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 )着发出遨请。
A.喧闹 B.喧嚣 C.叫嚣 D.喧嚷
4.下列选项中课文、作者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然的语言》一竺可桢《一门丰产的科学一物候学》
B.《恐龙无处不有》一阿西莫夫一《新疆域》
C.《大雁归来》一布丰一《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一陶世龙一《时间的脚印》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作“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名著阅读。(6分)
“舒伯特,我仍然迷恋他,他是一个被遗忘了的世界,我最近弹的《a小调钢琴古今奏鸣曲》,即李赫特在上海弹过的,自己弹了才越来越觉得它的伟大、深刻和朴素。…
除了音乐,我的精神上的养料就是诗了。还是那个李白,那个热情澎湃的李白,念他的诗,不能不被他的力量震撼;念他的诗,我会想到祖国,想到我出生的祖国。”
(1)上面文段选自《傅雷家书》(书名),这封信是由 写给父母的。(2分)
(2)结合原著内容回答:这段文字主要在说什么?蕴含了写信人的什么情感?(4分)
二、阅读赏析(5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7分)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①清沙白鸟飞回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③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②回:回旋。③繁:
增多。
7.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加点词。(4分)
8.结合本诗及下面的诗句,探究尾联“艰难苦恨”中包含哪些情感。(3分)
诗句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杜甫《垂老别》)
诗句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0):老妇人。④阕:止总,终了。⑤款扉:敲门。款,敲。扉,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2)尝得异人传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3分)
译文:
(2)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3分)
译文:
11.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三)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题目。(20分)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答:
1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14.阅读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15.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
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4分)
(四)阅读下列两个文本,完成题目。(18分)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欧阳自远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一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慢、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国,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6.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E.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17.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8.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三、作文表达(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
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