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那你知道“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是源于哪部作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魏巍的文学常识;积累字词“摁、掰、坚韧、淳朴、谦逊、覆灭、过瘾、豁亮”等。(重点)
2.明了课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特点,学习其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的写作方法。(难点)
3.学习志愿军的精神品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素养)
知识备查
关于抗美援朝
(1950-1953)
一、原因:
美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干涉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
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美国空军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图为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历史背景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
历史背景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魏巍(1920—2008), 作家、诗人。本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78年,创作完成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并因此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很广的优秀通讯,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本文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作者魏巍到前沿阵地上进行采访。在前线的经历,他终生难忘。从朝鲜回来后,前方将士那不怕死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多么英勇、多么顽强,于是他根据采访内容,整理写作了这篇通讯。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
新闻通讯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描写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相同点:
知识备查
通讯与消息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
不同点:
1.选择不同。消息内容选择广泛,可大可小;通讯要选择价值、意义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
2.表述详略不同。消息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3.表达方式不同。消息多用叙述;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
4.结构不同。消息有固定的结构形式;通讯的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及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知识备查
读一读
预习检查
坚韧
淳朴
谦逊
军隅里
覆灭
掐住
摁倒
迸裂
掰断
什物
聚歼
过瘾
rèn
chún
xùn
yú
fù
qiā
èn
bèng
jiān
yǐn
shí
豁亮
犁耙
bāi
bà
huò
( )耙地
多音字
( )什物
( )胸脯
什
脯
( )什么
( )果脯
预习检查
shí
shén
pú
fǔ
( )耙子
耙
bà
pá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放纵
隐隐约约
坚韧
谦逊
汹涌
奋不顾身
永垂不朽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坚固有韧性。
谦虚恭谨。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纵容,不加约束。
勇往直前,不顾生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3段)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和赞扬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4-14段)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第15段)
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整体感知
2.课文主要选取三个典型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三个故事。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孩子
防空洞谈话
精读细研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精读细研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精读细研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战士无比敬仰 、无比热爱的感情。
精读细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5、6、7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3.在描写这场战斗的场面时,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写?哪些地方是间接描写?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运用的一系列动词有何作用?
4.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1.第5、6、7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精读细研
第5段:叙述战斗的惨烈场面及战斗结果。
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士的可爱。
时间紧迫,无险可守;
敌众我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3.在描写这场战斗的场面时,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写?哪些地方是间接描写?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运用的一系列动词有何作用?
直接描写:“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敌人烧死。”
间接描写:“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手指都掰断了。”
这些动词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以及作战时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反映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诗篇。
精读细研
4.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精读细研
研读课文第9-11段,思考:
精读细研
1.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3.第11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4.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精读细研
1.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用议论的形式引出下文。
2.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这部分写出了马玉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肖像描写部分,介绍马玉祥的脸色、身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因为他“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与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在颜色、形象上有相似之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淳朴可爱的风貌,饱含着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3.第11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采用了心理描写。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细腻,感情真挚;使用笫三人称,讲述事情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交替使用笫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避免平铺直叙,又能真实生动,有重点地介绍清楚事件的经过,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4.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精读细研
研读课文第13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2.“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3.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4.“防空洞谈话”这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精读细研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2.“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乐为祖国人民的幸福吃苦的幸福观、苦乐观;同时也表现他们时刻把祖国人民的托付记在心上,有着崇高的荣誉感,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采用了语言描写。
3.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精读细研
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笑了。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吗”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中
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4.“防空洞谈话”这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精读细研
符合,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这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精读细研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14、15段,思考: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几句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吗?
“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品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句子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融入了作者炽烈的感情,歌颂志愿军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抒发了骄傲与自豪之情。
精读细研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几句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精读细研
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事例感受了中国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节课我们从文章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
1.文中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 请谈谈你的意见。
合作探究
2.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通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3.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4.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 1.文中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 请谈谈你的意见。
不可调整。这三个事例共同揭示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第一件事写松骨峰战斗,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和英勇杀敌的气概。援朝卫国是志愿军的首要任务,所以这件事应先写。第二件事写战士烈火中救孩子,传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爱,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对第一件事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因此救孩子的故事应在后面。第三件事写防空洞访谈,揭示了志愿军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这三个方面共同
构成了“最可爱的人”的完整形象。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侵略者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
例来写,这正是本文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特点之一。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许多战士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
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主。
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这样安排,以感受揭示主题,以事例表现主题,以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因而集中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概括主题
这篇通讯以生动的笔触、感人至深的三个典型事例,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感悟:今天我们的祖国和平、安定,我们的生活幸福、快乐,这些都要感恩当年那些浴血奋战、奋不顾身的战士,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为我们的祖国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写作特色
事例典型,主题鲜明。
善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是这篇通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何从中选出最能表现“最可爱的人”思想本质的典型事例,考验了作者提炼主题和选择材料的功力。作者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防空洞谈话)从三个方面充分的表现了主题,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故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能强烈表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
写作特色
直接记述和综合叙述交替使用。
如“松骨峰战斗”事件中既有作者对松骨峰战斗情形的叙述,又有对营长评价战士原话的引述;在“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事件中,既有对战士原话的引述,又有对作者见闻的叙述,这样综合叙述,既能真切地展示人物内心,使叙事更具有现场感与真实性,又能让文字简洁明快,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写作特色
课文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综合运用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总
分
松骨峰战斗—坚韧刚强的意志—英雄主义
——
敬仰
热爱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总——
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火中救孩子—纯洁高尚的品质—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
淳朴谦逊的气质
美丽宽广的胸怀
爱国主义
课堂检测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jiān rèn( )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chún pǔ
( )和qiān xùn(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美丽和宽广。
(2)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qiā( )住敌人脖子把敌人èn( )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坚韧
谦逊
掐
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淳朴
A.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意在表明志愿军战士是可爱的。)
B.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C.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夸张,说明了敌人死伤之惨重,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作战之英勇。)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的气质。)
【解析】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敌人的死尸比作“谷个子”堆满山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死伤之惨重,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作战之英勇。
课堂检测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一样淳朴可爱。( )
(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
(4)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 )
(5)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课堂检测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抒情
描写
记叙
说明
议论
4.对下列句子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
A.作者为了突出我们的战士,特意从反面提出一些人的错误认识。
B.“隐隐约约”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感觉不很明显,有些将信将疑。
C.在作者眼中“兵”和战士是有区别的,因此“兵”字加了引号。
D.写这一点的目的是与读者交流思想,引起共鸣。
A
课堂检测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黏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拓展阅读
拓展探究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
拓展探究
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明白“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
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
拓展探究
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拓展探究
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拓展探究
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如何继续。这 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①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②带“我”看戏,给“我”讲戏;③每次离开外公家,都坚持送“我” 到车站。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⑴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挪。(品析红色词语的表达效果)
“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
的庄重,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拓展探究
(2)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运用排比修辞,描绘了“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
3.分析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丰盈美好,而且在恰当的时机,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
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课下作业
多年前,魏巍笔下的中国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现在是和平年代,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到处都有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请拿起你的笔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讲给身边的家人和同学听。(学习运用课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课下作业
示例: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①谁是最可爱的人?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动了无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藉此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依然亮丽如昔。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他们是“拼命也要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是木里森林火灾中浴火前行的消防员,是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是穿越生死线的白衣天使。
③他们是不同时期祖国最需要的人,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冲锋在前的人,是在危急时刻中流砥柱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外表,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扛起责任,忠诚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庚子风寒,祸起冬春。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最前方,在这场直面病毒的较量中,已有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甚至殉职。不是心里不害怕,却有责任在肩头,明知前路有风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课下作业
⑤他们中有钟南山、李兰娟等国之栋梁,更有许多普普通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中有经历过SARS的老将,也有许多初入行业的新兵。
⑥今天,我们特别想说说其中那些稚嫩的面孔——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在战“疫”中,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苦最累,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在发热门诊,他们有的每天要进行150人次以上的穿刺,持续几小时的操作,腰都直不起来。在重症病房,有的姑娘要把沉重的氧气瓶从一楼拖到十九楼,边拖边落泪。还有的护士在病毒患者身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课下作业
⑦在送医疗队上前线时,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医院领导湿了眼角,沸腾的热血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吗?这群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到底能坚持多久?
⑧有人说他们是勇士,危险面前选择了义无反顾、逆向而行,而他们的回答却简单朴素,“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不上谁上?”“疫情袭来,我们就是底线,我们退了,谁来防守?”护士这个职业从来就被赋予了神圣使命,从他们入行的那一天起,就庄严宣誓,要秉持爱心,忠于职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毕生献给护理事业。这种使命感扎根在护士们的心中,在此次大疫面前,他们充分展现了职业风彩和英雄本色。
课下作业
⑨有人说他们是天使。但更多的人说,哪有什么天使,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护士群体的主体是青年,他们很多人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青春飞扬,朝气蓬勃,他们有个性,有主见,爱游戏喜追星,但也不缺乏责任担当。大疫袭来,人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过去你们保护我,现在让我保护你”。年轻护士群体的崛起,让人倍感欣慰。“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护士长为科室4名最年轻的护士写诗作别,“送别你的那刻,你扑上来拥抱。我佯装冷静,内心汹涌。我泪如雨下,却无声。”“用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课下作业
⑩他们是平凡的勇士,是青年的代表。面对风险,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而只是平静地直视你的双眼: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不是不恐惧,不是没有眼泪,但他们不是哭着上战场,而是笑着去战斗。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可爱的人会有许多。在这次大疫面前,医护群体冲在了最前沿,他们为我们抗击病魔,抵御风险。不同的时代孕育不同的英雄。我们在这个群体身上看到的是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提灯天使”,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