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元朝的地位?
2.元朝时期不同民族生活在一起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3.元朝中书省掌管什么?枢密院负责什么?
监察事务由哪个机构负责?
4.元朝在管理地方的制度上有什么创新?
5.元朝如何管理澎湖和琉球地区
6.元朝如何管理西藏地区?有何意义?
回族
设澎湖巡检司
①由宣政院直接管辖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设行省制度
行政
御史台
军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复习旧知
美国《时代周刊》选出:
世界上最有钱的10个人
北宋皇帝宋神宗排名第三,理由是统治一个GDP占全球25%至30%的国家。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和元曲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内容构成
学习目标
1.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
2.知道宋代著名的词人及其词风特色;
3.知道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宋词元曲的异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及其特征
“庙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
——北宋《东京梦华录》
“大抵杭州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南宋《梦梁录》
“元大都商业行市达30余种。”
——元代《析津志》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从下列材料中读出大都市及其特征各有哪些?
(2)大都市的特征:
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文教昌盛,娱乐生活丰富。
北宋的开封
南宋的临安
元朝的大都
开封
临安
元大都
宋元时期的一线城市——宋元“北上广”
①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②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③元宵节时,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观众,热闹非凡。
(3)开封繁华处——大相国寺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景区
相关史事
1.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
2.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人口
朝 代 汉 唐 北宋 南宋 元
都城 长安 长安 开封 临安 大都
人口
40万
50万
140万
124万
110万
②功能:
(4)开封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
③瓦子的组成:
一是勾栏:专供演出的圈子
演出内容: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
①产生的原因: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
瓦子内耍杂技
瓦子内说书
蹴鞠
二是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5).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的表现:
城中有大瓦、中瓦、小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酒楼,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南宋诗人林升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写出临安城的文化娱乐。
吹笛、击节板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吹口哨
宋代杂剧《眼药酸》图
(6).杂剧:
①地位:
②内容:
③发展: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杂剧形成于宋代。元代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喜爱。
舞蹈
(7).传统节日
你可以给你的朋友介绍哪些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春节
榴花角黍斗时新,
今日谁家酒不樽。
——宋·戴复古
端午节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元宵节
宋代称
春节为
元旦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中秋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合作探究】为什么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东京、临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材料四: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经济的繁荣;(2)城市的发展;(3)市民阶层壮大;(4)社会相对安定。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仗工整整齐划一
长短不一
句式不一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宋词
特点
内容
格式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是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宋词内容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二、宋词和元曲
苏轼
1.苏轼:
(1)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成就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从代表作中领会苏轼的词的特点?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
2.李清照:
(1)简介
济南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
(2)成就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代表作中领会李清照的词的特点?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
3.辛弃疾:
(1)简介
济南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2)成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从代表作中领会辛弃疾的词的特点?
元曲是散曲、杂剧和南戏等的合称。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思考:什么是元曲?“元曲四大家”分别指谁?
郑光祖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二、宋词和元曲
《窦娥冤》
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
一生写了60多种剧本,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悲剧《窦娥冤》。
二、宋词和元曲
二、宋词和元曲
【想一想】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
(1)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要;
(2)上层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发展。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
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唐诗
宋词
元曲
自由化、通俗化
《资治通鉴》 《史记》
作者
体例
内容
北宋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西汉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炎黄到汉武
“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和《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作,请列表对它们进行比较。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繁华
文化丰富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大相国寺、瓦子、勾栏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课堂小结
文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杂剧
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
练一练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1、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
A.赋 B.诗 C.词 D.小说
B
C
练一练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3、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4、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D
A
练一练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连线题:把下面作者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