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1《氓》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1《氓》 (课件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7 22: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象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是天真的时代,圣人未生,青牛未西行;那是天性还不受压抑的时代,人们在大地上游行,自由的相亲相爱。后人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评价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
制作者:
福建泉州实验中学高希玲
《诗 经》
经 典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诗经》。
《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部分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大多是贵族所作的乐歌,只有小雅保存了少量的民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
“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中的名篇
士大夫之忧
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全篇:《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
导读
这是悲叹周室颠覆,寄寓忧国之思的怀古诗。《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从诗意来看,其说是可信的。全诗三章,每章开首两句写景起兴,景中含情;中间四句摹写诗人“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神态,这是由于诗人目睹昔日故都的宗庙宫室的故址上已长满了黍稷,出于对故都故国的怀念之情,内心痛苦惆怅,心神不定地徘徊在镐京的废墟上;末尾两句直抒胸臆,呼问苍天,在这含蓄地责问中,流露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和怀念故国之思,感人至深。《黍离》因此成为亡国之思的代名词,不断为后世诗文辞赋所代用。如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悲式微。”向秀《思旧赋》:“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等等。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说:“凭吊诗中绝唱也。唐人刘沧、许浑怀古诸诗,往迹袭其调。”所以该诗堪称怀古诗之祖。
颂美人之貌
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全篇:《硕人》 《诗经·卫风》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ǒng)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镳(biāo)。翟茀(fú)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guò)。施罛(gū)濊(huò)濊,鳣(wěi)鲔(bō)发发。葭菼(tǎ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jié)。  
【赏析】
  这首诗据说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全诗是写她初嫁来时的情况。首章写她出身高贵,次章写她形象之美,第三章写结婚仪式,第四章写送嫁的情况。
  这首诗用比喻和铺叙的手法,准确而形象地刻画了庄姜形态之美。第二章末二句还兼及神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十分美丽而活泼的少女,旧有“美人图”之称。这一工笔摹写的手法,对后世诗赋很有影响。吴闿生说:“生动之处《洛神》之蓝本也。”(《诗义会通》)这话是不错的。
相恋与欢会:《静女》《木瓜》等。
追慕与苦思:《关雎》《蒹葭》《子衿》《采葛》等。
婚嫁:《桃夭》《摽biào有梅》等。
弃妇:《谷风》《氓》等。
诗经·爱情诗
婚嫁喜庆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之子③于归④,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之子于归,宜⑦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状桃树柔弱、随风摇曳之貌。
②华:古“花”字。
③之子:这个女子(古代出嫁的女子亦称“子”,所谓“女子”犹今之“女孩”,嫁后谓之“妇”)。
④于归:女子出嫁称“于归”,也单称“归”。
⑤蕡(fén),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⑥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⑦宜:和顺、亲善。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shū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 ,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悦怿yì女美。
自牧归(馈)荑tí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相恋与欢会
1.姝:shū 美好。   
2.城隅:城角隐蔽处。  
3.爱而不见:通“薆ài”隐藏。
见,出现   
4.踟躇:(chíchú)徘徊不定。   
5.娈:(luán)年轻美丽。   
6.贻:yí赠送   
7.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8.说怿:说,通“悦 ”。怿yì ,喜爱   
9.牧:野外。   
10.归:通“馈”,赠。   
11.荑:tí 白茅,茅之始生也。
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翻译】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
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
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
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
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草芽送我作为信物,
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多美,
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内容赏析】
这首诗歌的成功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诗经》里虽则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语的几句话,可是把他的憨厚实诚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女主人公机灵刁钻的形象也便呼之欲出了。
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淋漓精致地展示了把情人相戏的情景。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诗经》爱情诗特点:
诗经爱情诗的艺术魅力是无法遮盖的,它们不是空泛的,单调的,模式化地歌咏爱情,而是观察深入,感受细腻,题材广泛,视角多样,大凡人类爱情生活中的世情形态——欢乐,甜蜜,波折,烦恼,痛苦等,都做了一个生动,鲜明,凝练的刻画。
1.《诗经》中爱情诗歌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
2. 《诗经》中很多的婚恋诗都与山水有关,如淇水,扬之水,溱,洧等。大概因为依山傍水的地方比较幽静,是恋人相会的好地方。水是柔情的,纯洁的,象征着爱情的高洁和恋人的淳朴,所以后人常说女人是水做的。
3. 《诗经》中对恋人的心理刻画很细腻,自然。一般通过极为平常自然的事物,就可以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地将主人公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余味无穷。
《诗经》自由爱情观形成之原因:
1.《诗经》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形态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奴隶制昌盛的时候,人是失掉他的独立的存在的”,“但是,在这宗教思想动摇的时候,人的存在便抬起了头来。”
2.母系氏族社会对女子自尊自信的影响。
古代,在人类的心目中,生殖活动是一件十分神圣、崇高、庄严的大事。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承担着这一神圣职能的女性因此受到同样的崇敬。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至高无上的尊重、崇敬,隐性地影响了后代女子的主体意识。
3.原始的民风民俗为周代女子主动追求爱情提供了必要条件
原始的民风民俗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的机会。原始的民风民俗为青年男女互表爱意提供了依据。
一条从诗经中流淌到今天的河流——淇水
淇水边的爱情——
聆听三千年前淇水边的爱情故事
卫风·氓
补充:通假字
匪──非 于──吁
说──脱 泮──畔
成语:
夙 兴 夜 寐 白 头 偕 老
信 誓 旦 旦 总 角 之 宴
二 三 其 德
注释译文和简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靠近。谋:商量。]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顿丘:地名。涉,渡诃。]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子,你。愆(音qiān):过,错误。]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一边……]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1-2章,追叙恋爱生活。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兴”的手法 。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徂尔:往你家,嫁与你。徂,往 ]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兴”的手法。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咥:讥笑。]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本章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3---5章追叙婚后的不幸生活。其中的3、4两章采用了“兴”的手法,与后文诗意相连,含有隐喻。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淇水。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泮(音判):通畔,岸,水边。 ]
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真实;旦旦,诚恳 ;反,违反]
当年你许愿多诚恳,从未想过你会违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你违背这誓言想都不想,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第六章,写她决心与他决裂,表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
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写了几个人?
2.以谁的口吻来写的?
3.写了他们什么事?
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
幸福
沉痛
怨恨
清醒
刚强
情节
感情基调
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认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鉴赏要点1
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卫风·氓》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对我国后世诗歌创作,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鉴赏要点2
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女主人公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诗经基本表现手法
赋:铺叙,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比喻,“以彼物喻此物”。
兴:象征联想 ,“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鉴赏要点3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分析问题
4、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把握命运
温柔、坚强、与命运抗争
归纳小结
本诗的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