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08:15: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识记“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草长莺飞”等易考词语。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点)
梳理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重点)
学习目标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
作者简介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的。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这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文章。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
背景链接
事理说明文
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文体知识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 对象 抽象事理 具体事物
说明 内容 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 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等
说明 目的 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常用 说明 顺序 首要遵循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通常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有时也会采用逻辑顺序
萌发( ) 次第 翩然( )
孕育( ) 农谚( ) 海棠( )
悬殊( ) 销声匿迹( )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
读读写写
ménɡ
piān
yùn
yàn
tánɡ
shū

zhǎnɡ
强调排列的先后顺序,所以是“第几”的“第”。
字词清单
不要写成“消失”的“消”。
多音字
( )衰草连天
( ) 等衰

shuāi
cuī
( )风雪载途
( )记载

zài
zǎi
( )种植
( )种子

zhònɡ
zhǒnɡ
等次、等级。
“载”在意为“年”“记在书报上”时读“zǎi”,如“一年半载”“转载”;其余时候读“zài”。
【串句记忆法】春寒料峭,小区里的连翘( )已经盛开了,一片片花瓣翘( )起来,像是小姑娘的裙摆。
qiáo
qiào
形近字
槐( )刺槐
愧( )惭愧
huái
kuì
候( )候鸟
侯( )王侯
hòu
hóu
睡( )沉睡
唾( )唾沫
shuì
tuò
【口诀记忆法】 鸟有羽毛,动作翩(piān)然;五指难平,人有偏(piān)爱。
快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
以四季物候的变化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整体感知
[真题模拟] 文中描述的物候现象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考点
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筛选信息
抓关键词句
标志性词语
首先、此外、还有、为了等
关键性语句
中心句、设问句、总括句等
联系上下文
把握相关信息
分析与综合
归纳整合信息
[答题思路]
课文精讲
[参考答案] 
①草木荣枯、虫鸟变迁等自然现象预示着天气变化、季节更迭。
②物候现象有年度差异,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物候现象有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返回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指出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考点
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的考查形式:
(1)第×段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简要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法:
题型1:加点词“××”能否删去?
答题步骤:
(1)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删掉”。
(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3)若删去,句子意思由原来的……变成了……,与实际不符。
(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表限制(程度、约数、推测、范围、状态等),说明了……,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返回
题型2: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句中加点词语。
答题步骤:
(1)分析“××”词语的本义。
(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3)“××”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模式:“××”的本义是指……,在句中是指……,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你能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吗?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现在而言,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物候现象,请你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举例子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科学,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使……的道理更加清楚明白。
引用 引用……的文献资料(诗词、故事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趣味性等)。
下定义 对……加以具体、准确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参考答案]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举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续表)
作比较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列数字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引用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续表)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请运用文章第7段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
西北地区八月就下雪,同这一地区纬度高有关,说明物候现象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夏天人们往往到北戴河、青岛等地去避暑,请结合第8段中的物候知识来做说明。
因为这些地方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结合第9段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因为地势的高低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山寺一般都建在较高的山上,与低地的温度不一样。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地势高的地方出现得越迟。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和下定义。列举秋冬之交的逆温层的例子,说明了高下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同时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决定因素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逻辑顺序
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西宁中考)阅读第11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作者从“首先”“此外”“还”“也”几个方面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研究对于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妙处?
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
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描述物候现象
明确物候及物候学的概念
指出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指出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深入探究
2.本文原来的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与现在的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说说你的理由。
我更喜欢“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说法生动形象,更易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也不错,它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说明对象,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过,如果是写给非专业人士阅读,还是“大自然的语言”更有吸引力一些。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3.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①这段文字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
②这段文字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由表及里
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
结构梳理
本文从自然现象入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主旨归纳
本文阅读考点
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引用
重要说明方法
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要写作技法
举例子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春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①负冰
雨水 獭祭鱼 候雁北 草木萌动
惊蛰 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春分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清明 桐始华 田鼠化为鴽② 虹始见
谷雨 萍始生 鸣鸠拂其羽 戴胜降于桑
[注释] ①陟(zhì):登,上。②鴽(rú):鹌鹑之类的小鸟。
拓展延伸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夏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小满 苦菜秀 靡草死 麦秋至
芒种 螳螂生 鵙③始鸣 反舌无声
夏至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小暑 温风至 蟋蟀居壁 鹰始挚
大暑 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④ 大雨时行
(续表)
[注释] ③鵙(jú):伯劳。④溽(rù)暑:夏天潮湿而闷热的气候。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秋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处暑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⑤
白露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⑥
秋分 雷始收声 蛰虫坯户⑦ 水始涸
寒露 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 菊有黄花
霜降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续表)
[注释] ⑤登:谷物成熟。⑥养羞:储藏食物。⑦坯户: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冬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⑧
小雪 虹藏不见 天气上升, 地气下降 闭塞而成冬
大雪 鹖旦⑨不鸣 虎始交 荔挺出
冬至 蚯蚓结 麋角解 水泉动
小寒 雁北乡 鹊始巢 雉雊
大寒 鸡乳 征鸟厉疾 水泽腹坚
(续表)
[注释] ⑧蜃:大蛤蜊。⑨鹖(hé)旦:鸟名,寒号虫。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五月,中原地区已是夏季,但在天山,却仍飘着雪,不见花影。这是由于纬度和高下的差异,天山地处西北,海拔甚高,十分寒冷,五月时根本看不到花开,连春天都未曾来临。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举例子
所谓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具体实例的方法,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容易理解,更有说服力。本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你也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段文字来说明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不少于100字)
[写作指导] 注意以下三点:
①所举例子要与所说明的问题内容一致,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
②所举例子要尽量典型、有代表性,以增强说明效果;
③所举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写作示范] 我的家乡盛产牡丹,据说牡丹非常长寿。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被称为“牡丹王”,村里儿童常爬上去玩耍。曾经有一次在菏泽开关于牡丹的学术讨论会,安徽的代表说在山里发现了一棵牡丹,已经三百多年,每年开花二百余朵,犹无衰老态。
以菏泽赵楼村南曾有的两棵脂红牡丹为例,有力地说明了牡丹之长寿,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