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名著导读《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创作背景
在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英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但当时英国女性还是男权社会的附庸。作者用火一样的热情、诗一样的语言抒发她的爱恨情仇,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她开始借助文学对眼前的实际生活和自己的切身问题进行深思。她的第一部小说《教师》受到了冷遇,被许多出版社拒绝出版,但夏洛蒂·勃朗特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人,她沿着第一部小说已初露端倪的写实路子继续走下去。1847年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完全以她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和憧憬为基础,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如何与命运搏斗,最终战胜了环境也战胜了自己的动人故事,抒发了她胸中的积愫,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这就是这部已传诵了一百多年的长篇小说《简·爱》。
作者名片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女作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姊妹”之称。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彩。她的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简·爱》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小说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这部小说通过讲述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真切呼号和激烈责难,一个小写的人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主要思想
简·爱的人生经历
苦难的童年
艰难中成长
体验爱情
别后
相聚
盖茨海德府
被约翰表哥欺负
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洛伍德学校
在这里赶上了一场瘟疫,好友海伦去世
做了六年学生、两年教师
桑菲尔德府
两次救罗切斯特,并为其守夜
与罗切斯特相识、相恋
即将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选择离开
沼泽山庄
莫尔顿学校
沼泽山庄
接受叔叔赠予的遗产
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下决心返回桑菲尔德府
桑菲尔德府
芬丁庄园
发现桑菲尔德府已经变成废墟
找到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
举行婚礼
(第一至四章)
(第五至十章)
(第十一至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至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至三十八章)
内容概览
经典情节 相关内容
简·爱初遇罗切斯特 简·爱在桑菲尔德府时,一天,在帮人送信的路上,她遇见一个骑马的人。因为路上有薄冰,那人和马都滑倒了。简·爱上前想要帮忙,然而对方拒绝了。这位先生“中等身材,胸膛宽阔,脸色黝黑,面貌严峻,满脸愁容”,“大约有三十五岁光景”。他受了伤。最终,简·爱还是将他扶到马的跟前,帮助了他。第二天,简·爱才知道,那个人是桑菲尔德府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
《简·爱》
(续表)
经典情节 相关内容
向罗切斯特表露心声 一个仲夏的傍晚。花园里,罗切斯特想试探简·爱的心思,骗她说他将娶英格拉姆小姐,并给她另找了工作。简·爱想到自己和所爱的人之间的种种阻碍,眼泪夺眶而出。她对罗切斯特表露了心声:“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天赐给了我一点儿美貌
(续表)
经典情节 相关内容
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天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续表)
经典情节 相关内容
重聚与结婚 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府,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向他吐露心迹,他们终于结婚了。两年之后,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治好了,他看到了他和简·爱的第一个孩子。
1.盖茨海德府
2.洛伍德学校
3.桑菲尔德府
4.沼泽山庄
5.芬丁庄园
舅妈:里德太太
表兄:约翰·里德
女仆:贝茜
爱人:罗切斯特
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
罗切斯特妻子:伯莎·梅森
总监:勃洛克赫斯特
学监:谭波儿小姐
好友:海伦·彭斯
表兄:圣约翰
表姐:玛丽
表姐:黛安娜
《简·爱》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简·爱 刚烈倔强、敢于斗争、叛逆反抗 ①表哥因为简·爱看书殴打她,她敢于反抗。
②里德太太告诉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简·爱是个爱撒谎的孩子,她愤怒回击:“你坏透了,心肠毒得很。你才骗人哩!”
③她告诉海伦,无缘无故遭到鞭打时,要狠狠地回击,让别人不敢再打她。
自尊独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 ①坚决不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不依附任何人。
②在英格拉姆小姐和罗切斯特面前,从不感到自卑,很有尊严。
(续表)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简·爱 追求完整意义上的爱情,感情炽热,对爱情专一、真诚 ①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后,敢于去爱,坚信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②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拒绝了罗切斯特一同到法国南部生活的建议,放弃一切,离开了桑菲尔德府。
③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④得知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孤独地生活在农场里时,还是决定嫁给他。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简·爱 善良、淳朴 ①海伦生病时,偷偷去看海伦,陪着海伦度过人生最后一晚。
②里德太太病危时,不记仇恨,前去探望,并原谅她。③得到叔父遗产,执意与表兄妹平分。
意志坚强 ①在盖茨海德府,简·爱备受歧视和欺凌,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摧毁。
②在洛伍德学校,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简·爱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了八年。
(续表)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罗切斯特 富有情趣,品位不凡 出身名门,富有魅力。热爱旅游、骑马,对绘画、音乐也有所涉猎,喜欢在家里举办各种宴会。
敢于追求并忠于爱情 ①不因地位悬殊放弃爱情,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做家庭教师的简·爱。
②当他富有时,他愿娶简·爱;当他破落时,他仍挚爱着简·爱。
(续表)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罗切斯特 外表冷漠孤傲,内心善良多情 ①刚与简·爱接触时对她颐指气使,让简·爱觉得他变幻无常,粗暴无礼。
②爱上简·爱后装作吉卜赛人占卜,假意娶英格拉姆小姐以试探简·爱。
③几次险些被发疯的妻子害死,但在火灾发生时他把仆人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后又冲入被烧着的房屋中救妻子,结果残臂并双目失明了。
宽容、仁爱 尽管阿黛尔的母亲骗了他,尽管阿黛尔不是他的孩子并且阿黛尔的母亲身上存在许多缺点,但罗切斯特还是尽自己所能地照顾阿黛尔。
(续表)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海伦·彭斯 宽容温和、以德报怨 面对斯凯契德小姐毫无理由的处罚,海伦·彭斯保持沉默,她认为要以德报怨,对于命中该忍受的事情,如果忍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
质朴善良、坚韧刚毅 在简·爱受到故意刁难和处罚后,海伦·彭斯冷静地安慰和开导简·爱。
(续表)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里德太太 固执愚蠢、冷酷无情 护短记仇、忌妒心强 作为简·爱的舅妈,她违心答应丈夫收养简·爱,却只爱自己的孩子,对简·爱的恨从没停止过。临死之前依然不肯接受简·爱,在昏迷状态中离开了人世。
谭波儿小姐 美丽动人、善解人意 她不认可洛伍德的教育方式,认为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关爱,私下给孩子们准备食物。在简·爱被冤枉时,帮助她证明自己的清白。
(续表)
勾连点 勾连内容
人物形象 苦难命运,不同结局 《简·爱》:简·爱经历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但她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幸福,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童年》:阿廖沙面对社会底层生存的艰辛、无助和丑陋,在外祖母等优秀的普通人物的影响下,成长为坚强正直、善良宽容的人。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荒岛,身处绝境,但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乐观,不畏艰险,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离开了荒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经历四次“死里逃生”,最后双目失明,双腿完全瘫痪,但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懈的革命斗争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钢铁般的战士,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骆驼祥子》:祥子在经历命运的“三起三落”后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最后成为麻木的行尸走肉。
名著勾连
勾连点 勾连内容
人物形象 反抗精神 《简·爱》:简·爱寄居在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她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
《水浒传》:①林冲风雪山神庙;②李逵扯诏谤徽宗。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为保护苏维埃政权同国外武装干涉势力和白匪做斗争。
《童年》:阿廖沙不顾外祖父阻止与房客“好事情”来往;为了替外祖母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具有反抗意识,参加革命。
(续表)
勾连点 勾连内容
相关情节 火 《简·爱》:罗切斯特的卧室着火,简·爱救了罗切斯特。
《水浒传》:时迁火烧翠云楼。
《西游记》:孙悟空八卦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三调芭蕉扇。
《童年》:作坊起火,外祖母冲进火海,拎出一桶硫酸盐并指挥邻居救火。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一泡尿浇灭皇宫大火。
(续表)
1.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以“我”的经历和视角来安排结构和故事情节。通过“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情遭遇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它既有利于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易于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
艺术特色
2.复杂深刻的心理描写。
小说以人物的性格发展和人生经历为主线,辅之以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主人公的思想矛盾和精神斗争,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的描写,通过对梦境、幻觉和外界景物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刻画出简·爱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3.扣人心弦的起伏情节。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感情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第一次结婚时,理查·梅森的到来和指责使他们被迫分离;当简·爱继承了叔父的遗产,重新来找罗切斯特时,不料罗切斯特的家庭已遭遇种种意外;当她好不容易见到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时,罗切斯特的灰心丧气和绝望使他们的感情再次蒙上一层阴影。无论是简·爱不妥协的脾气,还是罗切斯特格格不入的性格,无不在他们曲折的感情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精彩片段
我为什么老受折磨、老受欺侮、老是挨骂、老是有错呢?为什么我总是不讨人喜欢?为什么我竭力想赢得别人好感却总是白费力气呢?伊丽莎既任性又自私,却受人尊敬。乔治安娜脾气坏,刻薄恶毒,老爱寻事生非,蛮横无理,可大家都纵容她。她的美貌,她红红的双颊和金黄的鬟发,似乎能让每个见了她的人都喜欢,还因此原谅她的任何一个缺点。至于约翰,谁也不会去违拗他,更不会去惩罚他……而我,虽说小小心心不敢犯一点儿错,竭力把该做的事做好,可是从早到晚,依然成天被说成是淘气鬼、讨厌胚,还阴险、鬼头鬼脑的。
精彩选读
要点批注
这段文字是第二章中简·爱因与表兄约翰·里德打架被锁进红房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善于思考、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它直接袒露了主人公的心迹,抒发了主人公强烈的思想感情(即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出的怨恨和不理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精彩片段
到了下午的不知什么时候,我抬起了头,看看四周,发现夕阳已在墙上涂上了西沉的金色余晖。我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然而我的心灵做出的回答——“马上离开桑菲尔德”——竟是这么迅速、这么可怕,我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我说,这样的话我现在受不了。
“不做爱德华·罗切斯特的妻子,这只是我痛苦的最小部分;”我辩解道,“从那些最美好的迷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是虚空和徒劳,虽然可怕,但我还受得了,能撑住;可要我断然地、立即地、永远地离开他,我无法忍受,我办不到。”
但是紧接着,我内心却有个声音断言说我能够办到,而且预言说我将会办到。我跟我自己的决心搏斗着。我宁愿做个弱者,这样就可以不走这条摆在眼前、要我受更多痛苦的可怕的路了。可是已变成暴君的良知却扼住了爱情的咽喉,辱骂她说,她这会儿还只是把她那漂亮的小脚刚刚伸进泥潭。他还起誓说,他定会用他那条铁臂,把她一直按进深不见底的痛苦深渊。
要点批注
这几段文字选自第二十七章。这是简·爱在与罗切斯特先生结婚那夭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一个疯了的妻子后的心理活动,体现了简·爱内心的挣扎与艰难的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在感性与理性的对峙中流露出简·爱对婚礼上发生的事的绝望以及对罗切斯特先生深深的爱。简·爱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炽热的追求,但也有坚持的原则。
专题一:探究简·爱的形象
简·爱是这篇小说的灵魂人物。可以参考提示(见教材P145),从多个方面对她的形象进行探究,分析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为她写一篇人物评传。
专题探究
【示例】
一奇:敢于反抗,重视自我。
简·爱寄居在舅妈家里时,和骄横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对抗,并怒斥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简·爱的童年生活让我初步了解了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
简·爱非常重视自我,当她和罗切斯特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切斯特提议一起到法国去生活,她拒绝了。她说:“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是孤单,越是无亲无友,越是无依无靠,我就越要尊重自己。”因此她逃离了。
我眼中的奇女子——简·爱
二奇: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比不上用人”的小姐。但简·爱的心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摧毁,她的精神因粗粝生活的锤炼而顽强。在洛伍德学校的悲惨经历,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被罚站。简·爱凭借顽强的精神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待了八年。
三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罗切斯特后,在地位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是简·爱发自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四奇: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爱情。
在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了的合法妻子后,她拒绝了他的爱。当圣约翰向她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拒绝了他的求婚。简·爱要的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爱情。
专题二:思考爱的真谛
小说以大量篇幅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故事。对这两个人物的爱情选择,你怎么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围绕这一专题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的交锋和口才的锻炼。
【示例】
简·爱和罗切斯特对于爱情的选择值得我们去思考。
简·爱贫穷、低微、矮小,但在爱情面前,她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她勇敢地向爱人表达爱意,但并不卑躬乞怜、阿谀献媚。相反,她还义正词严地表达了主张婚姻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想法。
在婚礼上,理查·梅森的出现使得婚礼被迫中止,一切真相大白之后,简·爱选择了离开,这一举动凸显了简·爱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执着追求。
爱的真谛
在离开很久之后,简·爱知道罗切斯特深陷困境,双目失明。在所有人离他而去,漠视他,抛弃他的时候,她却主动回到他的身边,担负起照料他的重责,并义无反顾地嫁给他。这时的简·爱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她不会成为他的附庸,所以她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这种不离不弃的爱情让我们感动,这样纯洁而真挚的爱情更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这更表达了她对于独立平等爱情的追求,她追求的爱情与财富、地位无关,只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和交流。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坎坷的,也是炽烈的。真正的爱情是摆脱了一切旧习俗和偏见的束缚,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基础上的真挚情感。
专题三:欣赏与排演
《简·爱》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话剧。有条件的话,观看同名电影,欣赏其中精彩的对白,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写一篇观后感。也可以将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改编为话剧,同学们自行组织,进行表演。
【示例】
罗切斯特:哎,该怎么办,简?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一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没见过的高尚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简·爱:你在说自己,罗切斯特先生?
罗切斯特:是的。
《简·爱》话剧片段
时间:19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夜
地点:桑菲尔德府的果园
人物:罗切斯特(男) 简·爱(女)
简·爱:每个人都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更不能要求英格拉姆小姐。
罗切斯特:哼!你不觉得我娶了她,她可以使我获得完全的新生?
简·爱:既然你问我,我想不会。
罗切斯特:你不喜欢她?说实话!
简·爱:我想,她对你不合适。
罗切斯特:啊哈,那么自信?那么谁合适?你有没有什么人可以推荐?哼!嗨,你在这儿已经住惯了?
简·爱:我在这儿很快活。
罗切斯特:你舍得离开这儿吗?
简·爱:离开这儿?
罗切斯特:结婚以后我不住这儿了。
简·爱:当然。阿黛尔可以上学,我可以另找个事儿。我要进去了!我冷!
罗切斯特:简!
简·爱:让我走吧!
罗切斯特:等等!
简·爱:让我走!
罗切斯特:简!
简·爱: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有的,如果上天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可是上天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自主阅读推荐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击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作者简介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众生相,其中有小人物的辛酸无奈,有贵族官吏的虚伪贪暴,有下层官吏的奴颜婢膝、见风使舵,还有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摇摆。其中的作品大多表达了作者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无情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内容概览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早期作品
中期作品
晚期作品
多为短篇小说,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与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如《万卡》《一个文官的死》等,还有嘲笑见风使舵的奴气的,如《变色龙》等。
主要创作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揭露沙俄社会对人性的毁灭。
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农村、工厂、小市民和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以此来暴露和否定资本主义,指出它的不合理性和不道德性。契诃夫此时的作品充满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道德激情。
1.《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品从别里科夫的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他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晴天带雨伞,穿雨鞋,暖和的棉大衣,耳朵塞棉花,把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然而不只如此,他还要把思想套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更为可怕的是,他还要用“套子”去套别人的思想。别里科夫并不是达官贵人,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他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不是作为单个的人,而是作为知识界和社会上的一种典型,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写人们害怕他,其实是写人们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
2.《万卡》
节日前夜,万卡趁着老板夫妇出门,偷偷给爷爷写信。他没有父母,唯一的亲人便是年迈的爷爷。由于贫困,小万卡被爷爷送到城里一个鞋匠家当学徒。万卡在这里受尽折磨,在信中他请求爷爷将他带走,以求脱离苦海。提心吊胆地将信写完并投递出去后,他带看美好的愿望进入梦乡。但遗憾的是,万卡在最后没有写清楚收件人的地址,而他自己还不知道这一点,心中只有美好的憧憬,在睡梦中还见到了爷爷。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精湛的写作手法集中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悲惨生活。作者通过对小万卡生活细节的描写,揭示了沙皇等级制度的残暴与冷酷,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万卡的同情。
3.《第六病室》
小说讲述了身材魁梧却怯弱和善,思想丰富、饱读文章却一度明哲保身、平静度日的小城医生拉京,在精神病院“第六病室”遇见了同他一样终日思考却比他言行激烈得多、自以为受到迫害以致被当成精神病人投入监狱般的病室的青年格罗莫夫并与之交谈后,生活发生改变的一系列事件。最终,拉京医生的思想被点燃,他试着摆脱令他憎恶的现实,却与格罗莫夫一样被人投入精神病院,并很快死去。它揭露了沙皇俄国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弥漫着污浊空气的第六病室,与其说是病房,还不如说是监狱。阴森的铁窗、残酷的毒打,这就是病人的“待遇”。这些不幸的“疯子”,其实就是囚徒,他们都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受压迫受侮辱受欺凌的人们。
1.以小见大,寓理深刻。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
艺 术 特 色
2.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才能,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我是猫》《心》等。
作者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夏目漱石《我是猫》
《我是猫》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中学教师苦沙弥、迷亭、寒月等知识分子以及以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生活面貌,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戏谑和批判,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绘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
内容概览
我是猫
“我”被主人收养
观察主人及其朋友的日常生活
“我”醉酒跌落缸中死亡
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金田因主人怠慢他老婆报复主人→寒月另娶他人→多多良娶富子小姐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苦沙弥 重视知识,不对金钱屈服。但思维混乱、保守愚顽,也有些自私。 ①兴趣广泛却一事无成,为人很庸俗。
②不趋炎附势,不因地位和金钱向金田先生屈服。
③被落云馆的学生骚扰,怒发冲冠,但不过是虚张声势。
④他对现实不满却不愿意积极斗争,是一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的人。
金田先生 财大气粗,仗势压人,是那个时代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只因苦沙弥怠慢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几次三番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人物形象
(续表)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铃木藤十郎 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油嘴滑舌,是典型的势利小人。 虽是学子出身却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的走狗,毫无学友之情,两次来到苦沙弥家,都是做金田的暗探。
迷亭 思维敏捷、善于辞令、崇尚知识,不攀附权贵,但也玩世不恭。 ①编出名人名言骗苦沙弥,还编出“橡面坊”丸子这类事情,善于辞令,好耍滑头。
②讽刺金田夫人和铃木,不攀附权贵。
(续表)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我” 富有哲理、精于辞辩 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彻,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有自己的评判和思考。不仅具有动物的习性,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意识。在这部小说里,是叙述者、评判者,又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1.描写夸张细腻,语言诙谐有趣。
金田夫人的鼻子“大得出奇,简直就像是将别人的鼻子偷来后安在脸部正中一般”;而金田则不同,不仅“是个塌鼻梁”,而且“整个脸蛋儿都是扁平的”。这种夸大、对照手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他们面容的丑陋,也收到令人发笑的效果。
艺 术 特 色
2.突兀的滑稽手法,收到批判效果。
作品语言幽默戏谑,常常“一顿胡说八道,竟会叫人信以为真”,“激起滑稽的美感”。迷亭信口吹嘘意大利某画家如何画自然从写生做起。苦沙弥信以为真,照章做起。后来迷亭又说这是他胡谄捏造出来的。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使人感到迷亭玩世不恭、戏弄别人的不良作风和苦沙弥的愚拙、迟钝的性格特点,更使人认识到他们生活的空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