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志臻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志臻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05: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开学测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阅读下图所示《英国输华商品价值总量》曲线图(单位:英镑),导致19世纪50年代出现转折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作用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民族工业的兴起
2.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中国的历史从这里转弯。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还目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关于这场农民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运动开始的标志是永安建制 B.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
C.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D.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下表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部分日录。据此判断,该章节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应为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为中国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示意图。这场战争导致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俄国乘机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5.右图所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大学毕业证书,该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31年
B.公元1934年
C.公元1935年
D.公元1936年
6.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决定5月4日在天安门举行会议,并游行示威。上述材料描述的运动 ( )
A.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B.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始终是主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最终目标得到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7.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
C.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结合实际
8.朱自清在《这一天(“七七”)》中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B.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C.国民大革命促进了工农运动高涨
D.中国从四分五裂状态趋向统一
9.《大公报》发表消息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今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结。”为此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是 ( )
A.召开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B.签署“双十协定”
C.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D.通过《共同纲领》
10.下表为华商申新纺织旗下工厂借贷情况表,表中借款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这表明 ( )
时间 债务方 债权方 债额 利息或付款方式
1915年 申新纱厂 安利洋行 26 500英镑 7%
1915年 中新纱厂 日本三井洋行 1337英镑,另加2.5%佣金 分期付款
1917年 恒昌源纱厂(实为申新纱厂所有) 日本三井洋行 2457英镑,另加3%佣金 分期付款
1919年 申新纱厂 美国慎昌洋行 184.05万美金 分期付款
A.民族企业利用列强矛盾加速发展 B.民族企业借助外国资本加快发展步伐
C.欧美列强加强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D.外资贷款剥削成为民族企业沉重负担
11.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这主要强调阿拉伯人 ( )
A.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B.保存并传播了希腊古典文化
C.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D.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12.对16-17世纪的历史,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这样描述:“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良机”的出现源于 ( )
A.新航路开辟 B.租地农场
C.工业革命 D.垄断组织
1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律”。两个法律文件的共同影响是( )
A.防止出现专制统治 B.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 D.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14.“他对内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外打击反法同盟,他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与上述史实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华盛顿 B.亚历山大
C.克伦威尔 D.拿破仑
15.下图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发生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掠夺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6.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 (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C.资本主义产生 D.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17.“1862年,俄国农民接受了这一几乎要令人破产的付出,这笔钱却用来补偿贵族。他们不是没有抱怨,但最为重要的是,从这一刻起,个人获得了自由。”材料说明 ( )
A.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B.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C.农民摆脱一切负担
D.改革使俄国实现社会主义
18.世界名著《飘》的原英文书名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与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旧式农庄文明及其相关生活方式的消亡与飘逝,揭示了旧的农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
A.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B.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C.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D.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9.下图所示交通工具使用的发动机是 (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20.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该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该学者评论的成就 ( )
A.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C.极大地促进了化艺术的繁荣 D.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创论”
21.“它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并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领导它取得胜利的是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2.此次会议上,中国外交官顾维钧以日益觉醒的国内民众为坚强后盾,利用美国舆论的支持与有利于中国的远东国际局势,展示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斗争技巧,其“联美制日”的外交策略初获成功,终于收回了期待已久的山东主权。这次会议 ( )
A.使中国成为获益最大的国家
B.是帝国主义调整确定关系的会议
C.促使日本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D.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等系列和约
23.1924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琳娜要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她在国外工作的父亲。她在写信人的地址栏中应该写的国名是 (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发生在1941年的某一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下列事件能证明作者观点的是 ( )
A.盟军登陆诺曼底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轴心国集团形成
25.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法、美的意识发生转变,促成了( )
A.《开罗宣言》的发表 B.诺曼底登陆战的开始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26.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流行的《日本可以说不》的一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日本 (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27.下图漫画为《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漫画反映了体型巨大的“苏联巨人”吃掉了瘦弱的华约成员国的“晚餐”。漫画的主题可能是 ( )
A.帝国主义对苏联实施封锁 B.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
C.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D.苏联的工业化得益于华约的建立
28.世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罕见的政治家:作为总统,他背叛了国家;作为领袖,他背叛了人民;作为总书记,他解散了党;作为最高统帅,他背叛了武装部队,逮捕了他任命的国防部长。下列行为与这位政治家有关的是 ( )
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B.使得该国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
C.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D.发动了对波兰等国的闪电战
29.据统计,201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456亿美元·····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顺应历史发展
B.经济全球化造成贫富分化
C.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很不利
30.1968年,美、苏联合抛出所谓“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并于同年7月签署。条约掩盖美、苏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反而归罪于“核扩散”。条约还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该条约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美苏合谋维护其核垄断地位
B.核竞赛威胁人类社会整体安全
C.美苏阻止核扩散的坚定决心
D.有核国肆意干涉无核国的内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地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材料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它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作为一个小国,近代英国能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首先依靠的就是制度创新。不过,在17世纪之前,英国也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跟在别人后面搞文艺复兴、搞宗教改革,又跟在别人后面闯入海洋······然而,从17世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英国便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着世界的潮流······据估算,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中约40%是由英国人做出的。英国统治者不失时机地调整经济政策,将重商主义政策调整为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发展“松绑”,让英国的商品充斥了欧洲市场及海外殖民地。英国整体国力迅速上升,到19世纪50年代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摘编自李成刚《大战略与近代英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摆脱专制统治”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方式。(2分)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们从近代英国发展过程中得到的经验。(8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870年 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打败法国,此后普鲁士统一德国
1914年7月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9年 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材料二:战后日本按照新宪法第九条的规定,放弃了战争权,同时根据1951年《日美安全条约》及以后修正的该条约的规定,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核保护伞”;致使日本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中相当微小,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历史的发展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对德国带来的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日两国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分)
34.近现代史上,曾经欧洲主导世界,一战之后政治权力中心向北美转移,二战后美苏的冷战以至于以后的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欧洲崛起,其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移。
——摘编自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材料二:战后几十年美苏两国的“冷战”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主旋律。但是就在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他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选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人们也常说,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移可称之为“群雄竞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至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能够强势崛起,并能够成为世界权力中心的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权力受到“挑战”的表现有哪些。(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权力中心发生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开学测试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C 4 C 5 B 6 C 7 D 8 B 9 B 10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D A A D C A 26 B A D D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B D B C C C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五四运动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很少,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地介绍。(4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3分)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组织大规模工人罢工运动的前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正是为了纪念1923年2月7日的中共领导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的。(3分)
32.(1)宫廷政变、颁布法律(或议会斗争、革命战争)(或和平和战争的方式亦可)。(2分)(2)根据国情调整政治制度;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发展科技;全面改革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综合国力等。(答出任意4点即可,8分)
33.(1)不断进行战争扩张,维持发展。(1分)德国的军国主义道路导致了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均以失败告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分)
(2)日本极大减少军费开支转而用于发展生产。(1分)日本的崛起使得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力量,冲击了当时世界的两极格局,并最终在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中页献了力量。(2分)
(3)国家的发展最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德国与日本发动战争最终惨败,却在战后以和平道路迅速恢复,共同发展才是世界的主旨,我国应当与他国共同发展,和平共处,建立共同利益。(2分)
34.(1)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4分)
(2)西欧国家,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4分)
(3)从欧洲霸权到美苏霸权再到多极化。国际权力不再由一个国家掌握,多极化成为必然趋势。(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