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实数

文档属性

名称 1.3实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1-14 21: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数(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3、不用计算器,估计一个无理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及实数运算律。
【教学难点】实数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对比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和小数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叫有理数的相反数?什么叫有理数的绝对值?怎样表示的?
3、有理数有哪几条运算律?
4、什么叫数轴?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什么叫无理数?
新课讲解:
1、实数概念
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 (整数可看作小数点后面是0的小数 )或者循环小数的形式。例如,3 = 3. 0 ,-=-0. 6 ,- =。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呢?不是的,例如:
= 1. 41421356 …, = 1. 73205080 …,-= 2. 64575131…,
= 1. 2599210 …, π= 3. 14159265 …。
这些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而且是不循环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无理数的小数是无限多的。
注意: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例如、就不是无理数。无理数可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例如、、π…是正无理数;-、-、-π… 是负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有理数
无理数
实数还可按大小分类如下:
实数 实数
2、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探究: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吗?(单位长为1)
回顾“发现无理数的代价”的故事,启发思维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每个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我们可以运用几何作图的办法,在数轴上表示某些无理数。如图3-1所示,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那么根据正方形面积法,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
. . . . . .
     -3 -2 -1 0 1 2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我们就说实数何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思考:如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等数的点?
引出结论: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唯一的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如果 a表示一个正实数,-a 就表示一个负实数。a与-a互为相反数,另外规定:0的相反数仍是0。
实数的绝对值意义也和有理数一样: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关实数的运算: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进行实数运算时仍然成立。在实数范围内,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和零总可以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负数只能进行开立方运算,应该注意负数不能开平方。
学生自学书P13----P14,填好书上的空格部分。
讲解书上的例1,2
注:与2比大小时,运用了面积与边长的大小关系,这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结:实数的大小比较
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与有理数相同;如
被开方数越大,则算术平方根也越大;如
利用数轴比较实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有理数的意义,无理数的意义,两者的区别;实数的意义及其两种分类,分类的方法;实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与有理数一样。
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注意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
课外作业:教科书第18页习题1.3A组的1、2题、B组的1题。
教学后记:
实数(二)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近似数的运算及有效数字的概念。
2、会进行近似数的四则运算。
3、在现实情景中,会通过近似运算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近似数的运算,有效数字概念。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的识别,近似数运算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 如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3,5平方厘米,那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大约是多少厘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并将结果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中可能产生的两种答案3.9或4.1厘米,进行分析,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要课题。
归纳: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小数或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并且,如果对答案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那么参与运算的每个实数的近似值应当取几位?(第二位)
那么,一般地规律是怎样的呢?
3、上述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我们一般称它有三位有效数字。
定义:从左边第一个不是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共有多少个数字,就说这个近似数有多少位有效数字。
4、判断:
0.003500 4.0503 3.250 各有几个有效数字,它们各精确到哪一位?
二、做一做,学会近似计算
例 2 计算:( 1 ) (精确到0. 01或小数点后第二位);( 2 )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解: ( 1 ) ≈2. 236 + 3.142≈5. 38.
( 2 ) ≈1. 414×1. 732≈2. 45.
例3 分别求下列各数的近似值(保留六位有效数字)

注意:3.46410 中的0不能省略
例4 计算(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 (2)
注意:0.07170 中的0不能省略
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测量得到的数往往是近似数。如,用尺子测量课本的边的长度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近似值。我们一起测量,求出结果。(误差,平均数)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7页 例7
P18 练习1,2,3,4,5(可写在书上)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近似数的加减与乘除运算,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注意,近似数的书写中最后一位是0,不能省略,且是一位有效数字。对于涉及无理数的计算,通常是按照所要求得精度取近似值,将它们转化成有理数进行计算。
课外作业:教科书第18页习题1.A组的1、2、3、4、5。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