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八年级新学年度的第一节生物课,也是《生物学》教材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生物圈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家园,第三单元认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单元介绍了《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顺理成章应该介绍生物圈中除人之外的其他生物——其他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样才完整体现了生物圈中所有成员。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编排按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结构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由点到面推广,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节课《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除原生动物外,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类群,分别以水螅和蜗虫为代表,介绍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这两类群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涡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等有关生物学知识后,初步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一般方法,即生物的生理结构是为了适应其周围的环境。这样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就有了一个基础,不同的环境下,生物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如何从其从生物的结构上认识其适应环境的特点,仍然是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的关键。
这节教材主要介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但它们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学生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缺少直观的认知,这将成为他们对这节课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的采用一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缺陷。
三、教学重点:
(1)概述腔肠动物类、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水螅和蜗虫形态结构。
五、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五单元课题《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多媒体展示教材扉页图片,找出其中有哪些生物?
2.概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生物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生物圈的。
活动2【导入】第一章课题《动物的主要类群》
导语: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学的知识,后面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微生物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其他动物的知识。
活动3【导入】第一节课题《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从动物学分类的初步知识,引出身体结构较简单的两类群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活动4【讲授】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
1.展示水螅和蜗虫的照片。
2.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5【活动】自主学习
1.多媒体依次展示珊瑚虫、海葵、海蜇、水螅和水母的图。
2.阅读教材3-5页,找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6【活动】归纳水螅的生活环境、体型、形态结构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7【活动】观看《水螅捕食》视频、水螅的解剖图
1.了解水螅捕食的过程,认识到水螅捕食与它的刺细胞有关。
2.认识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动8【讲授】腔肠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物堆积构成珊瑚(岛、礁)等。
活动9【活动】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书本P6~P7,找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点。
2.展示蜗虫的图片,总结扁形动物的特征。
3.指出常见的扁形动物: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