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08:21:04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
新知导入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2、 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教学目标
新知讲解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依次往下传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
(1)衣
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更是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蓝灰海洋

改革前
改革后
21世纪的今天
蓝灰海洋
跟风西洋
个性表达
70年代
80、90年代


改革开放前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吃饱肚子成奢望
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 ,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有票为证

改革前
改革后
今天

(3)住
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现代楼房
(4)用
消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娱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
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合作探究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的发展
交通
铁路: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
公路: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民航: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改革前
改革后
今天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行的变化
交通
自行车王国
汽车大国
改革前
改革后




2.通信的发展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 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互联网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使信息的传递编的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成果:
影响: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通信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之路
1986年8月25日,从北京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

的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复兴号
“中国奇迹”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
2019年,网购“半成品”年夜饭,已经成为80后、90后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与此同时,不少老年人也开始学会使用手机网上订菜,这一比例在阿里平台上同比去年增长了172%。
——网购“半成品”年夜饭成风尚
合作探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
材料一: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人民日报》2000.10
材料三:我的信念是:借助科技进步,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
——袁隆平
材料二: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邓小平
1、实行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提高
2、党的正确领导
3、科技水平进步
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善这些问题?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肩负责任,实现价值!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阶段 衣 食 住 行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变化原因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党的正确领导;
人民的努力奋斗;
摩托车、出
租车、私家
车、高铁、飞
机等
步行、自行
车、公交
条件差(
茅屋、土
坯房、大杂
院、筒子楼)
食物丰盛、
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
凭票供应,“蓝(灰)色的海洋”(样式、色调单一)
食物匮乏、单
调,营养不足
衣着丰富多彩,服
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时尚
居住面积扩大,环境舒适美观,方便
科技水平发展;
经济发展与交通、通信的发展与及人民生活之间有何联系?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经济发展
要求
带动
反映、促进
决定
反映、促进
决定
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经济富民梦,也是民族复兴梦,中国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
---习近平
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2.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c
课堂练习
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A
A
5.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