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6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12: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余秋雨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
——英国史学家 汤.因比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
美国《时代周刊》选出了世界史上最有钱的10个人。北宋皇帝宋神宗排名NO.3。宋神宗时期,一年的国库收入就有五百万贯,是唐朝开元盛世的二十余倍。
理由:一个GDP占全球25%-30%的国家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这个看似“不争气”的朝代究竟有何吸引力?
—— 第9课 ——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农业的
发展
商业
贸易
的繁荣
手工业的
兴盛
原因
结果
表现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城市
早市夜市
商业区市
最早纸币
海外贸易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原因
结果
表现
(一)农业的发展
背景
东汉后期
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唐朝晚期
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两宋时期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宋《耕获图》
入仓
灌溉
耕田
舂米
收获
插秧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战乱不休。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一)农业的发展
原因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 教材P42相关史事
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技术 .
(一)农业的发展
原因
结果
(1)_____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_____以西拓展,
同时,江西、福建和_____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南方
湘西
两广
超北
西拓
三地开
笔记:P41第一段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亦称"食用作物"、"粮谷作物"。一般用作人类主食。比如:小麦、水稻、马铃薯等。
经济作物亦称"工业原料作物"、一般指为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比如:棉、麻、芝麻、花生甘蔗等
(一)农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阅读课本P41-42,说一说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
①特点: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②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③推广:由于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南方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一)农业的发展
表现
成 果
粮食作物
①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知识拓展
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耕种技术提高
秧马
错开时间
错开品种
一年两熟
智慧
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也是粮食高产的重要原因!
特点: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南宋后期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广东和福建
江淮、川蜀
(一)农业的发展
表现
经济作物
宋代的茶文化,由“品”到“玩”的浪漫境界,可称为中国茶文化的巅峰。
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生产促进纺织业、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宋朝手工业兴盛的景象。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①丝织业
“号为冠天下”
的蜀地丝织品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②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南宋棉毯
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宋罗衣
宋·皇后服
(复原)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二)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
地位: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娃娃枕
青瓷无纹水仙盆
钧窑水仙花盆
青瓷贯耳瓶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碗
中国 China
瓷器 china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宋代五大官窑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瓷都
(二)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因产于景德镇,故有“饶玉”的美称。
宋代的釉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宋代瓷器胎体轻薄,釉色晶莹,深受外商喜爱。南宋时,由荷兰人从泉州贩卖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宋代的瓷器一度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二)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
宋朝,能否顺利把这些瓷器运往海外呢?
相关史事: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了指南针。
(二)手工业的兴盛
造船业
开封
广州
泉州
明州
宋代指南针.泉州博物馆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棉花
丝织
陶瓷
水稻

推动海外贸易繁盛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会促进了哪个行业的繁盛?
商业贸易的繁荣

城市
商业
海外
贸易
宋代商业城市
①商业城市: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②乡镇草市:
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草市;
③城郊市镇: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①空间:店铺数量增加,街道以及宅巷内到处可开设店铺;(打破市坊界限)
②时间: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城市
背景: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特点
笔记:P44
买卖时间不再受限制,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城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货郎图》(局部)
历史上的货币
金属货币
货币的发展:
原因: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② 原来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纸币出现
出现及发展:
①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 钱并行的货币
想一想: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表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知识拓展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材料一: 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南宋临安)“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行诸百事,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宋·吴自牧《梦梁录》
商业活动种类繁多、活动频繁
开封城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课后
活动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临安(今杭州)临街店铺
海外贸易
①地位: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②大商港:广州、泉州
③政府态度:
鼓励海外贸易
④管理机构:市舶司
⑤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作用: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海外贸易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西太平洋
印度洋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海外贸易
材料: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南宋时期外贸所得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材料表明宋高宗对海外
贸易持有怎样的观点,
说明了什么?
1.南宋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 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
③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海外贸易
读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经济重心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
北宋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含义:是指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材料: 秦汉时北方为全国经济重心所在,南方十分落后,自永嘉之乱,大批中原人口随晋室南渡,推动了南方的开发。不过降及唐朝前期,南方开发尚较为有限,北方尽管屡经战乱破坏,而旧基未隳,潜力犹存,恢复亦较迅速,故经济重心仍在北不在南。……唐末大动乱中,南北方经济均受到严重破坏。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较为顺利,而北方朝代更迭较频繁,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完全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南北朝时期
江南开发
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唐朝中后期
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南方战乱少,较北方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要重视科技发展
采取利于经济的措施
要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原因
启示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方经济发展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小 结
本课小结
农业
发展
手工业发达
商贸繁荣
新品种:占城稻
宋代经济的发展
新高度: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新技术:复种、秧马
新格局:苏湖(常)熟,天下足
茶树:南方普遍种植
棉花:粤、闽推广至江淮、川蜀
丝织业:南超北
川、江浙有名
棉纺业:南宋后期
海南有名
制瓷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有名
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水平世界领先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商业城市:开封、杭州
商业贸易区:城郊市镇
乡镇商业区:草市
出现早市、夜市
出现交子、会子
海外贸易
市舶司
唐朝中期: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重心完成南移
1.一位学者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人们如此心仪宋朝的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强大 ③文化生活丰富 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一座顶峰”。下列史实是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 )
A. 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买卖昼夜不绝
B. 文人地位较高,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C. 国家统一稳定,各民族间和谐相处
D. 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丝路远至非洲
C
C
3.宋朝“神舟"是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技术。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领先于日本 B.落后于欧洲
C.居世界领先地位 D.比阿拉伯发达
4.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B
C
粮食作物增产: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重要产粮区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北方战乱、南方安定、政府重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手工业的兴盛
经济作物推广:经济作物茶树、棉花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推广
纺织业的进步:宋代丝织业水平和产量都超过前代
制瓷业的辉煌: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造船业的领先:推动海外贸易繁盛
国内市场扩展:商业活动种类繁多、活动频繁,打破坊市界限
海外市场拓展: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交易媒介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为南移奠定基础,唐中后期南移